[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第 34 章 “大业必成。”
寂寥的戈壁滩上,一支马队打破静谧,直穿夜色,飞入沉睡中的榆安城。
昏迷中的黄意被紧急送入城中医馆,具大夫抖擞精神,对他进行诊断救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谢乔守在门外在焦急地等候。他目前还并非招募的【人物】,所以无法对他使用[寿命]吊他的命,只能采用最朴素的方法医治。身上受了这么多这么重的伤,谢乔生怕他交代在医馆里了,这对于她会是巨大的损失和遗憾。
在菖蒲海寻到黄意时,黄意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了可招募人物的列表里,但由于后续他昏迷了过去,无法直接招募。
系统在他名字旁边打的标签是[谋才],属于是文官的最低等级,但谢乔认为系统大大低估了他。通过这一系列事情,他的能力肉眼可见,智慧且坚韧不拔,忠诚度拉满。当在那间军帐里找到他的时候,从他嘴里听到“意幸不辱命”这五个字的时候,谢乔心间隐隐动容。这几个月以来,他受尽了惨无人道的百般折磨,仍然想着从玉门关出发前承诺的“不辱使命”,整个过程虽然曲折,却成功完成了使命,以肉身做饵,化解冯燕部前期对玉门关威胁,徒手拆除了关内的定时炸/弹。
这世界上的关系其实都是相互的,“人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今他以国士为报,那她必以国士待之。谢乔坚定地想。
一个时辰后,夜尽天明。
具大夫从隔间走出道:“性命算是保住了,还没醒,人就留在这里吧,身体还要再多调理一段时间。”
“有劳了。”谢乔说,松了一口气。
只要他清醒过来,就能招募进【人物】里,使用[寿命],再重的伤都能恢复过来。就像谢均一样,虽然当初病入膏肓,通过慢慢的调理,现在已然病好了大半。
“但是,”具大夫犹豫了一下,有些于心不忍地说,“我适才检查时,见他两腿伤势尤重,腿筋大部被挑断,大抵这辈子都无法直立了。”
从医馆出来,谢乔心情复杂。她很清楚,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和水平,跟腱和神经断掉基本就告别了行走,即使是她的原世界可能都束手无策,毕竟耽搁了绝佳的治疗时间。
但如他这样的人才,不能一辈子躺在床上虚度,谢乔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他量身打造一副“轮椅”,便于他日后行动。
谢乔径直去了一趟城中的工坊,找上木匠赵师傅。
她没有关于“轮椅”的图纸,此前赵师傅同样没有做过类似的器具,但他有造马车和板车的经验。都是带轱辘转的,大概差不多,理论上是相通的,于是,谢乔耐心地通过画示意图和口述结合的方法,将自己记忆里的轮椅的结构传递给赵师傅。并起了一个新的名字,“椅车”。
经过谢乔的不懈努力,椅车的大体构型呈现在了赵师傅的脑海里。他定下步骤,一步步开始打造零件,先造零件,最后再组装。
工坊的另一端,两位李师傅带着学徒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冶铁
、锻铁。谢乔从旁观察6()△6$?$?6()?(),
发现学徒的技术基本都到位了()?(),
差不多可以独立锻炼了。
【背包】里还有多余的建造材料()?(),
等椅车的工夫()?(),
谢乔顺道将[工坊·1级]升级为[工坊·2级],并将学徒聘用为工匠。因为作为学徒是没有工钱的,纯白干,白嫖两三个月足够了,久了她自己都不好意思,毕竟她自己也是从打工人过来。
二级的工坊空间更大,有更多的炉子和锻台,能进一步提升铁器的产量。这几个月以来,工坊为家家户户都免费打造了基本的农具和厨具,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打造武器。诸如箭镞、环首刀、矛头、马鞍、马镫、蹄铁、铁盔、铁甲等等。
目前招募的部曲都是没有护甲和头盔的,仅是一身黑色的制式戎装和束发的头巾,应对小规模的流寇马匪足够了。但未来要面对的,就是正儿八经的大规模部队了,护具是万万不能少的。
尤其是她在[兵营·2级]里招募的[西凉铁骑],这属于是重骑兵,主要的攻击手段是冲锋,冲散步兵方阵,摧枯拉朽地碾杀,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是以,重骑兵身上必须配备坚固的甲胄,防御敌军方阵内的攻击,否则冲一轮下来,重骑兵直接损失掉七七八八,那就没什么威慑力了。
[西凉弓骑]也需要护甲,因为在实战中与敌方弓手少不了对射,一身坚固的甲胄能极大地减少伤亡。谢乔主打的就是一个低战损比。
这半年多来,谢乔通过【签到】陆续开出过皮甲、藤甲、青铜甲和铁甲的图纸,防御力水平是从低往高排列的。榆安现在不缺铁,也具备锻铁技术,谢乔索性直接打造铁甲和铁盔,要给就给麾下部众最可靠的防护。战场上都是拼真刀真枪的,现在看铁甲制造流程复杂,可到了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
至于披在战马身上的马铠,用皮甲足够了,较为轻盈,能减少马匹的负重,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毕竟马的命比人要硬得多。
椅车完工大概还需要些时间,谢乔没别的事,在榆安城中转了转,她已经有段日子没回她的大本营了。
随着身体的逐渐好转,谢均将学堂的授课任务部分分给何颙后,他自己抽出了一些空闲,开始履行县令的职责了。
榆安城中现如今共有八十三户,每户的院子里谢乔已经为他们增补了第五块[初级神奇土壤]。连收四季粮食,第五季麦子也在长熟的过程中,基本具备了自给自足的能力。而且在这些家庭的成员中间,有从戎入伍的兵卒,有工坊的师傅,有织坊、窑坊、酒舍、医馆、食肆的伙计,他们通过工作,都能为各自的家庭带来收入。
一个月前,谢乔和县令谢均商议,在榆安城中开放了五铢钱的流通,并停止了食肆对全城百姓的免费食物供应。百姓需要自家生火做饭,如果家中粮食不够的,能用通过劳动获取的薪资从县府买到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
想获得丰衣足食的生活,就需要勤劳。否则谢乔提供了居住的屋舍,又开放免费的食肆,百姓吃穿不愁了,是很容易滋生出懒汉的。这十分不利于城池的长期发展。
这样一来()?(),
食肆就不再是全城百姓的大食堂()?(),
回归了它最本质的功能——饭店。百姓想改善伙食()?(),
吃顿好的?()17??╬?╬?()?(),
或者懒得自己做,进食肆花钱就能吃到。当然,食肆的利润率在可调控的范围内,目前是视客流量来定,客流量大了就提高一些利润率,客少了就减少利润率,卖得更便宜些。
至于家中成员年迈老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的,谢均通过入户走访后,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补助。
城中的酒舍除了是喝酒的地方,还是酿酒和沽酒的场所。当然,目前酒舍还不具备蒸馏技术,仅能酿一些低度数的酒。酒是个好东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的负面情绪。毕竟如果一年到头只能喝到水,那生活就太枯燥了。当前酒舍的酒原材料是麦子,后续谢乔大规模种植出葡萄后,还考虑酿造葡萄酒,丰富百姓的饮食。
西域阴雨天少,光照充足,葡萄类瓜果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类、淀粉,同时夜间气温低,又利于能量的贮存:这正是种植瓜果的宝地。粮食问题基本解决之后,谢乔的下一步打算就是广泛地开始种植特色水果,且不仅仅局限在神奇土壤上。
城中的窑坊和织坊都相继启动了,城内百姓中间只有极少的窑匠和织工,陶瓷和布匹的产量不大,不过榆安人口少,百姓的需求量也不大。未来随着窑匠和织工的技艺提升,数量的增多,肯定是要转到外销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销往西域,利润最大化,这是谢乔梦寐以求的愿景。
城内的另一角,官学,现如今进学堂念书的孩子多达二十七人,蔡琰、徐慎和卓兰三个孩子也都在里面念书。还有好些是军户家的孩子,父母在长城戍边,为了子女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选择将他们寄在榆安的官学中,学习念书,生活上有专门的人照料,每年还有两次机会能到边境去和父母团聚。这是谢乔之前写在文书上的军户制度。
而官学的先生,除了谢均和何颙以外,还增加了伤愈的徐垣和他妻子温娴。四位先生分授不同的课业:谢均师从郑玄,教经学的典籍;何颙曾闻名于太学,教为政之法、为官之道;徐垣是蔡邕的弟子,授文学辞赋;温娴本是雒阳城中的大家闺秀,擅长音律,她便授音律,授礼仪,陶冶情操。
总而言之,榆安城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虽然目前何颙仍然不可招募,但他貌似乐意地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就连跟他一起的另外三名死士,大概都觉得包吃包住的日子太过清闲,主动在城中择业就业,挣钱进食肆吃肉,或者去酒舍沽酒喝,俨然化成了榆安百姓的一份子。
唯一让谢乔惦记的,就是她从学堂的窗户外如“班主任”一般偷偷观察时,发现小蔡琰有些闷闷不乐。原因自然显而易见。明年去中原谢乔会留意蔡邕的下落,尽早让他们父女团聚。这是对她做过的承诺。
第二日,赵师傅便将椅车拼造出来了。
谢乔去取时,发现从外观上看,很像某电视剧里,司马仲达非常渴望拥有的,诸葛亮的四轮车。轮毂转动灵活,双手能通过拉动后轮的手柄驱动椅车,而前面的小轮能转弯,真跟
她原世界的轮椅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足的,就是轮子是实木不是气胎,坐起来会更颠簸。但够好了。
推着椅车去医馆见黄意。
这会儿他刚好醒了过来,医馆的伙计正在悉心喂他喝药汤。脸上瘢痕严重,相貌几乎辨认不出来了,但一双眼睛仍然深邃有神。
“感觉好些了吗??()?[(.)]???????()?()”
谢乔关切地问。
看到谢乔过来,黄意心情肉眼可见地明朗了些,“好多了。()?()”
他忽然想起重要的事情,忙问:“主公,冯燕的那些部曲都如何了?()?()”
“放心吧,人都已经到带回了关内,大部分都遣回了各自家中,还有些准备留为己用,至于那剩下的几十名羌人骑兵,暂时不知该如何料理。()?()”
谢乔如实说。
“在下突然想起,羌人尚武,只可打服,难以规劝降服,”黄意说,“在下有一法子,可助主公收服羌兵——角力比武。羌人大抵见主公为女子,以计谋胁迫其投降,故心有不甘。主公可命力大者与羌人角力比武,咸胜之,则必能使其心悦诚服。此事非梁汾梁将军不可胜任。”
闻言,谢乔恍然。原来如此,难怪之前冯悉麾下的那批羌卫,不管她怎么好吃好喝的招待,给再多的好处,仍然心高气傲的,没怎么给好脸。
黄意在不经意间又给自己支了个妙招,若是能成功招降强悍的羌兵为己所用,只要用得好,羌兵的战斗力是非常可观的。
“黄先生,此番你出关后付出太多,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激不尽。你有何要求,但说无妨,我尽可能满足。”谢乔发自肺腑地说。
黄意微微摇头,“在下并无他求,只盼主公成大业,在下有机会在主公身边臂助。”
如此朴素的愿望,谢乔动容地点头,拱手揖礼,“得先生襄助,乔三生有幸,大业必成。”
他的意愿度迅速了跳过了六十点,谢乔当即将他招募为了【人物】列表中的一员。现在列表里的文职人物达到了三人,除了谢均和黄意外,还有前不久招募的辩才徐垣。
谢乔点开人物信息,赶忙先给黄意添加了二十日的[寿命],伤处可能会出现反复,还有些咳血,这二十来天的[寿命]能确保他身体的恢复。目前谢乔通过签到已经累积了一年零两个月的寿命,完全够用。
谢乔浏览了一下黄意的各项属性。
【人物[黄意/字何求](谋才)
年龄:29
等级:lv1
经验:0/10
生命值:7/26
忠诚值:91/100】
【基础属性
攻击:13/100
防御:6/100
体质:5/100
智慧:79/100
速度:13/100
体力:7/100
气运:4】
【技能:
[妙计lv1](当面临困境时,他将提升10%概率思考出解决之策。)】
【增益:无】
谋才大概相当于是一张r卡,虽然他有且仅有一个
技能?()??&?&??()?(),
但十分好用。比较可惜的是()?(),
他腿受伤了()?(),
不能直立不能骑马()?(),
否则谢乔真想把他一起带去中原剿黄巾,出谋划策。
目前看。离开前,谢乔特意将椅车交待给医馆的伙计,要他多推黄意出去走走,呼吸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从菖蒲海领回来的千人的部曲,大部分遣送归家,与家人团聚后,又主动申请成为边境上的军户。
这在谢乔的预计当中,毕竟她的军户制度提供的福利对受尽酷吏折磨的百姓而已,好得不能再好了。新申请的军户达到九十七户,谢乔均匀地将他们分配到边境线的五个据点上,其中大方盘城、冥水河口稍多一些,因为边防的压力最大。
遣归龙勒县的军士有主动来兵营投军的,谢乔将之招募为[西凉弓手]和[西凉轻卒],而后,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将其安排从五个据点轮岗驻防,以杜绝军士中间腐败和懒散的发生。
其余有马术、射术基础的军士,谢乔以他们为基础,再度招募了七支[西凉弓骑·1级]和三支[西凉铁骑·1级]。这样一来,她麾下的[西凉弓骑]总计多达十五支,[西凉铁骑]多达六支,骑兵总数达到了近二百三十骑。这样二十来个编制足够用了,骑兵再多的话,一是军饷太贵,二是去中原剿匪时容易被各路诸侯忌惮、猜疑,她暂时还不想太过锋芒毕露。
谢乔以两块[神奇草地]为条件,从匈奴人手中换到了一百匹良马。上次她麾下的弓骑兵被冯悉的部队追上杀害,折损了三名弓骑手,她已经意识到了马匹优劣的重要性。所以,她将之前从马匪、流寇那里夺来装配给骑兵的劣马都换成匈奴良马,淘汰下来的则用来各地间运送物资。
长城外饱受风沙袭扰,草场本就贫瘠,看看就要尽数被牧羊的牛羊啃光,谢乔放置下两块[神奇草地]可谓是雪中送炭,解了匈奴人燃眉之急。
两块就是两亩地,虽然面积不算大,但被啃光的草皮能在十天半个月内重新生长出来,且无视季节的更迭,冬天同样能长出郁郁葱葱的青草,省去了他们将牛群羊群放去更远的地方的麻烦。
招募完了部队,头盔和铠甲也都在日夜打造中,训练和一定的实战自然不能少。
如今,谢乔实际控制区域境内的贼寇尽数扫清,长城线稳固,外贼基本无法入境。每日兵营的训练之余,她开始指挥骑兵更远地往东往南去,在河西走廊上,扫荡流寇的同时,四处寻流民难民,为他们解决麻烦的同时,尝试着将他们迁入榆安或者龙勒城的新居。
谢乔合计过,西凉最缺的其实还是人口。
物资资源能想办法弄到,唯有人,不能凭空变出来。而且人从出生到长大,需要很长的时间跨度。系统没有类似于神奇土壤神奇草地一样的道具,可以让襁褓里的婴儿快速成长为青壮年。这也不符合伦理道德。
身着黑色戎装的骑兵游荡自榆安城出发,越过敦煌县,再入境敦煌以东的广至、冥安、渊泉、效谷等四县。各县内自然有巡弋的差役看到,但这样一
支雄赳赳、气势威猛的骑兵,敌我不明,差役能做的,只能是躲起来瑟瑟发抖。()?()
路遇劫掠的匪寇,就摧枯拉朽地灭掉。尤其是升到三级的弓骑兵,更是骑射如飞,一马当先,敌无不披靡。()?()
谢乔后来有意识地让高等级的部队“让人头”,更多的交给一级的部队“刷怪升级”。()?()
遇到难民流民,谢乔便极力推销她的城池给他们落脚。条件是:提供一个月的免费食饮,分配三居住房,带院子、带灶房、带火炕,厨具农家一应俱全;轻徭薄赋,外部环境安定,无兵祸威胁,民风淳朴,邻里和睦。
?本作者宋公子晏提醒您《[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6?&?&??
()?()
每当谢乔说得口吐飞沫,口干舌燥之际,她便觉得自己当初或许不该坐在电脑前当社畜,应该去卖房子,或者类似的销售岗。
在谢乔的不懈努力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榆安城新迁入了五十二户,龙勒城迁入十七户,十一户再从民户转为了戍边的军户。
谢乔信守承诺,一一给他们分配屋舍,放置神奇土壤,神奇土壤不够的后续再补,尽可能保证每户都能领到五块[初级神奇土壤]。至于入户走访,针对这些家庭成员的能力,分配合理的工作,就是县令谢均的职责了。
路遇的大型动物,谢乔依然先选择不杀,捕获驱赶至她的山间牧场,进行养殖。
她的那座山间牧场已经放置了五块[神奇草地],其间养殖的牲畜包括但不限于牛、羊、马、骆驼、鸡、鸭、鹅、兔、猪,堪称动物园。当然,在外围修一圈护栏防备来自山上的肉食性大型猫科、犬科动物外,还在牧场中间修了篱笆,将一些牲畜分开。不能全一些混着养殖,物种不同,容易滋生疾病。
牛、羊、马、骆驼在一片区域内,因为它们本就是草原上的邻居。
鸭、鹅同属水性家禽,适宜养在湖边,栖息环境较为潮湿。谢乔没少从鸭子大鹅身上拔翎羽,用来作为箭支的箭羽。
鸡和猪能混养,因为谢乔在原世界的电视广告里看到过某养殖场内一堆跑山鸡和跑山猪同框的画面,料想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牧场东南方向的出口上,谢乔修筑了一堵二级的城墙,她专门派遣了一支[西凉弓手]驻扎在牧场里。军队的执行力强,不容易出什么乱子,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燃放狼烟预警。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防备来自山上的肉食动物,以及小概率可能会出现了生活在高山上的羌人;修补损毁的篱笆、护栏;每天去窝棚里翻翻刚下的蛋,种蛋就放回去,孵化出更多的幼禽,而没有受精的普通蛋就收集着。
每隔十天,谢乔专门安排的差役会骑马过来收普通的鸡蛋,用来给官学的孩子补充营养,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发育需要营养。而多的鸡蛋则投放到食肆里,或者补助到家庭较困难的百姓。
至于鸭蛋和鹅蛋,谢乔则直接教给他们制作咸蛋和松花蛋的方法和步骤,她在老家的时候刚好跟奶奶学过松花蛋的古法制作。方法相当简单,只要准备盐、生石灰、茶叶和泥土等材料;在茶叶水中加入盐、生石灰等,充分搅匀,水遇到生石灰发热,再将洗净的
鸭蛋鹅蛋放入其中进行腌制;随后再在蛋上均匀地裹上一层由软泥包裹的茶叶、盐的糊状外壳,密封保存以腌制入味;最后再将其放在通风阴凉处退火一两个月就能食用了。松花蛋保存时间长,口感绝佳,是一道非常不错的风味小吃,谢乔丝毫不怀疑它会风靡百姓的餐桌上。这算是谢乔在继土豆、饺子之后,提前带给这个世界的第三道美食。
……
穿过阳关,脚踏在大汉的疆土上,几乎一年时间,周仲还感觉跟做梦似的。
阳关是连接西域和大汉之间的关隘,可那阳关都尉不是什么好东西,上次他们商队出关之际,便被硬生生讨了不少好处。料想这趟回关,必然还会被盘剥一翻。是以,入关前,周仲精心准备了一番,箱子里、包囊里、乃至骆驼的驼峰都有夹层,珍贵的玩意都藏在夹层里。毕竟这些收益都是他们商队拿命换的,白白送到这些贪官污吏手上,太闹心了。
可全然出乎他意料的,入关后,守关兵卒居然直接就放行了,没有过多的检查,也没有暗示留下好处。
他们十分顺利地通过了阳关。
周仲猜测,大概是阳关都尉被替换掉了,换了个正直的清官。
身后阳关远去,周仲大舒一口气,彻底放下了悬在心头最重的那块石头,由衷地感觉自己呼吸到的空气都格外清爽。
这趟太划算了!
还是西域行商好啊,这一趟虽然路途遥远,但却赚到了他可能在长安城十年都赚不到的利润。更何况现在在长安开商铺几乎没有利润了。他愈发感觉到可能去年自己做了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在返程途中,周仲想起去年的约定,领着商队进榆安城歇一夜。
与去年相比,这座池肉眼可见的热闹了许多。西域一行,一路上人烟稀少,说是西域三十六国,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国”
以沙中水草地为居,一国也就千人数千人而已,小的可能才几百。
一次性看到城中街道看到这么多人,周仲心情激动,他仿佛闻到了人味儿。
照例是入住官驿。
骆驼被官驿的伙计牵去喂草,孙少英热情把人招待进来。
“你们吃点什么?”
“能做汤饼吗?给我整一碗。”
周仲眼含希冀地问。
“有。”
孙少英应下来,示意了一眼旁边的卓兰,帮忙做好记录,因为他们人多,十好几个人呢。
卓兰在官学念书的同时,还在官驿打着杂工,孙少英会发给她工钱,她立志要攒下钱来。
听到这声“有”,周仲一下就放心了。
他就馋这个。出关这近一年时间,路上只能啃干粮,西域人的吃食跟他们完全不同,短时间吃没问题,多吃几个月能把自己给吃土。
商队的其他成员也都陆续点了餐,周仲一听,居然有肉馅饼、熏腊肉、馒头、小过的,还有没听过的:烤土豆、烤番薯、饺子、肉包子。
没想到看起来简朴的官驿还有这么多吃食,他赶忙给自己再多加了一份熏腊肉和半斤酒。至于那些
没听过的,就算了吧,他指定是吃不惯的。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汤饼上桌,周仲抄起筷子,吹了两口气,往嘴里扒,一吸溜,面片儿滑进嘴里,烫舌头。他仓促咬了两口,面片爽滑地往喉咙里咽下去,就是这个味儿!
周仲往嘴里狂炫,面片很快就全吃光了,他又开始喝汤。入秋时节,天气转冷,这一大碗热汤下肚,别提有多爽快。
主食完毕,解了饿,他再开始用外加夹熏腊肉片,小酒一喝,人餍足地往后一躺,这才叫日子。这趟从西域回来,冒再大的险都值当了。
转过头,周仲发现坐在他旁边的王大点了份烤土豆,剥了皮,一个劲儿的啃,吃得停不下来。
他不免有些好奇,“这东西怎么样啊,好吃吗?”
闻言,王大明显加快了进食的速度,剩下的半个土豆,用三口全吃进嘴里,用力咽进肚子里之后,才回答他:“挺好吃的。”
“瞧你那吝啬样,以为谁稀罕似的。”周仲不屑地白了他一眼。
不就是之前赶路的时候,干粮吃光了,他们抓到了条蛇来烤,他一时没忍住多吃了两口,真就把他看扁了是吧。
周仲忍不住打了个饱嗝,已然酒足饭饱。正好这会儿老板娘打外面进来,他忙招呼过来,“给你打听个人啊。”
“你说。”
“就这儿的城主,谢姑娘,你可知道她人现在何处?”
谢乔听到消息后,放下手边的事情,立刻赶来官驿。
“周叔,你晒黑了,还瘦了不少,肯定累坏了吧。”谢乔从他的外貌评判。
周仲笑吟吟地点头,“瀚海无垠,日头大得很,晒掉我几层皮呢。”他忽然又想起什么,去行囊边翻找一通,摸出来一对镶银的玛瑙石耳坠,绚烂夺目。
“小谢,喏,送你的。”
谢乔接过来,连连道谢。虽然她感觉这不适合自己佩戴,但无疑价值连城,且这是人家的一片心意。
夜幕低垂,谢乔坐下来长谈,周仲又一次展现出了极大的表达欲,当然,这可能跟谢乔脸上的从始至终都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分不开,还是适应和。显然,她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倾听者。
谢乔带来了新酿的葡萄酒,为口干舌燥的周仲润喉。周仲喝下两杯葡萄酒,当即表示,他在西域也喝过,他还带回来了西域的酒曲。
他从西域除了带回来酒曲,带回珠宝玉石,还带了包括琉璃、香料、芝麻等不少西域的货物,以及西域诸国的情报。这一趟,他们商队一路途径若羌、小宛、精绝、于阗、莎车、疏勒等国,最远去了大宛国。
在大宛国遇到了安息人,高价收他的瓷器和丝绸。但周仲和几个安息人喝醉了之后聊天,发现他们其实也只是商人,他们相当于是中间商,还会越过湍急的大海,将瓷器和丝绸运到更西边,价钱还能再翻两倍。
周仲一度懊悔,后悔不该转手给安息人,不想让中间商赚这么大笔差价。但他到过那片海去,遥遥看去,海上果然万丈波涛,惊涛拍岸。他想想还是算了,吃点亏就吃点亏
吧,要是人折在海里,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9想看宋公子晏写的《[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第 34 章 “大业必成。”吗?请记住.的域名[(.)]9?9&?&?9
()?()
西域诸国中,最富有的要数精绝国,但他们国家尤为弱小,若不是还有大汉的西域长史府羁縻统治着这片区域,可能早就被吞并了。是以,他们偷偷在地底下筑城,将财宝尽数往地下藏匿。()?()
而如今的大宛国王尤好饴糖,这一趟去,周仲仅带了一小箱的饴糖。可结果这么着,他竟然用这小箱饴糖,换到了一匹被大宛人极为珍视的国马,汗血宝马。()?()
谢乔一听这消息,瞳孔地震,激动地差点要从地上蹦起来。()?()
听说周仲从大宛带回来的大宛马就在后院马厩里吃草,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跑去看。
如预料的一样,这匹马外形上格外醒目,身形比旁边的骆驼更高更大,身姿修长,表皮的毛直发亮,如同鎏金一般。帅。谢乔觉得自己对“马中赤兔”可能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
难怪英雄爱宝马,有这么一匹坐骑,骑在身下该是何等的威风凛凛。
一匹普通的马驹,在中原地区就价值一两万钱,而一匹大宛马,恐怕数十万钱都不为过,毕竟这可是刘彻心心念念的“天马”!
妙极了。
大宛国王喜欢吃饴糖是吧?你小子受不了生活的苦,喜欢吃甜的是吧?彳亍,看她得空了就弄一座饴糖作坊出来,保管让你小子吃到长蛀牙!
谢乔跃跃欲试,趁着这个爱吃糖的大宛国王还在位,她要派人领着饴糖出使大宛,尽可能多的换到大宛马。
当然,大宛马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体态体型优美,耐热,帅气,速度快是它的优点,而缺点同样很明显。大宛马虽然身形修长,但属于是轻型马,纤细,驮运能力差,既不能拉车,也不能上重装士兵,对骑兵的负重有相当大的的限制。
所以谢乔绝对不考虑装配给[西凉铁骑],因为这是需要冲阵的兵种,冲入敌阵后伤亡率很大,损失一匹她都得心痛死。更不要说重骑兵身上沉重的铠甲、武器以及马铠都会严重限制大宛马的速度。
不过大宛马可以考虑装给[西凉弓骑],弓骑兵武器轻盈,放风筝需要大宛马的机动性,同时战损比也低,完美契合。
未来若是真弄到了大宛马,哪怕自己不列装,单单卖出去,或者当做礼物送出去,都能换到无法想象的资源,毕竟这玩意儿魅力值拉满,在古人眼中就是无价之宝。
至于给[西凉铁骑]列装的,匈奴马足够了。她的马,不需要跟外族比,只需要比中原诸侯强就够了,匈奴马无疑可以碾压中原马匹。
若是以后条件富裕,谢乔可以考虑再将匈奴马换成阿拉伯马。她之前看过古代战马的测评,最适合做战马的是阿拉伯马。从爆发力、耐力、速度、负重、驯良、体型等多个维度衡量,堪称是最全能最全面的马种。
当然,那是后话了。
歇了一夜,周仲一行一早就要出发赶路。他们阔别了家中亲人整整一年,早已归心似箭。
送别时,谢乔不忘了推销自己的榆安城。
“周叔,中原即将战乱四起,兵祸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