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第 33 章 “幸不辱命。”
三个月前。
正当黄意以为冯燕上套之时,对方转身忽然揽过他的肩膀,脸色骤变,眼神如刀,“但黄先生似乎忽略了一件事。”
黄意一怔。
冯燕伸手揪住黄意受伤的拇指,缓缓加力,直到他疼得受不了,才咄咄逼人地开口,“从兄不喜膻味,自小便不食羊肉,出猎从你为羊所咬,岂有此理!”
身体孱弱、手无缚鸡之力的黄意被体型剽悍的冯燕的臂膀牢牢钳制住,手捏得他手指的伤口迸裂出血,整个指甲盖都因为血流不畅开始发乌。
在如此高压之下,黄意忍着手指传是猎牛所致,牛齿也是平整的,他见过冯悉吃牛肉、饮牛汤。
不对!
黄意突然惊悟,年尾县尉陆勘曾往玉门关送来过十数头肥羊,冯悉喝羊汤,吃羊肉,他是吃羊的!
他正欲解释争辩,然而,抬头四目相对,他的这一系列面部表情早已被冯燕尽收眼底。
“你中计了!你中计了!”
冯燕得意地撒开他,随意施加的一点力量便将体弱的黄意摔到地上。他走向木墙边,抽出长剑直指对方的咽喉。
“我不过是诈你罢了。黄先生心里有鬼,如此张皇失措,吾兄必然有失。”
黄意屏住呼吸,低头瞥着近在咫尺的剑锋,毫厘之间便能刺破他的脖颈。早知道冯燕生性多疑,他已经相当谨小慎微,不敢轻视,做好了自以为完全的准备,却仍然棋差一着。
冯燕轻轻抬剑,剑面轻轻挑着对方的下巴,逼问:“说!玉门关内现在的情势到底如何了?”
冰凉的剑接触到皮肤的一瞬间,黄意浑身一机灵,舌头控制不住地打结了,“玉门关……已被拿下,冯都尉他、被下狱了。”
冯燕抬起一脚,发了狠的一脚直接踹在黄意的身上,将人踹翻倒地。他两步跳上来,居高临下地死死掐住黄意的脖子,面部狰狞,一字一顿,“我从兄定是被你这奸人出卖!”
咽喉被扼住,呼吸不畅,黄意控制不住地咳嗽,脸憋得通红,他不住地拍打着冯燕的手,示意求饶。冯燕在气头上,并不轻易放过,就是要看他最痛苦的模样。眼看着对方开始翻白眼,眼白布满一根根血丝,他才终于撒开了手,而后又发泄式地在他身上连踹两脚。
“说!把你知道的全交代出来,否则我把你剁成肉泥喂狗。”冯燕强行抑制住滔天的怒火。如果不是这奸人还有利用价值,他早杀了。
黄意终于喘匀了气,脸色从通红恢复,他赶忙转身跪下!求冯校尉饶我性命!”
“果然是个软蛋。”冯燕轻蔑地一笑,扶着剑坐下来。
这样的软骨头、贱骨头就不该活着,他打定主意,等他全招了就砍了他脑袋祭奠从兄。
“好,只要你交代清楚,和盘托出,我自然饶你不死。”冯燕说。
黄意吞了吞口水,说:“攻取玉门关的,是新到任的龙勒县长,关内仅有两百军马,防御严重不足,冯校尉可速速取之。”
“两百军马如何拿下玉门关?奸贼,你休要诓我!”冯燕面露愠色,拍案而起。
他了解玉门关内的布防和人马,从兄麾下还养着十八名羌卫,那可都是以一当十的死士,强悍壮硕,武艺高超。
“那龙勒县长是一女子,善使计谋,与龙勒尉陆勘合谋诓诈,冯都尉一时失察,故而遭了暗算,咳咳咳。”黄意说完后嗓子发痒,忍不住咳了两声。
“一派胡言!”冯燕斥道,“陆勘与我从兄乃结义兄弟,岂能叛他?”
“知人知面不知心,冯都尉亦是如此考量的,这才没有提防开关迎敌,遭了暗算。”黄意解释道。
冯燕沉默片刻,陷入了一阵思考。
俄顷,他眼神忽然坚毅起来,问:“我从兄现在何处?”
“为龙勒县长谢乔所缚,羁押于小方盘城。”黄意答。
“关内果然只有两百人马?”
“确实。”
“你认为我现下该带如何?好好答。”冯燕拧眉立目,施加威力。
被这样一吓,黄意身体控制不住地一哆嗦,喉咙在发颤,“在下认为、冯校尉应当即刻攻城,刻不容缓。关上的龙勒县长,正是忌惮冯校尉虎威,本遣在下至此诓冯校尉入关射杀。今在下若迟迟不归,她必然起疑,加紧防卫,再行攻关之事,十分不易。”
“倒是不假。”
冯燕认同地点点头,倘若关内兵强马壮,必然大军尽出,将他们围而歼之。而现下却是使诈诱杀他,可见关内确乎兵少而将寡,没那个把握。此时若能以雷霆之势,闪而击之,敌必速溃,可救从兄于水火。
事不宜迟,他赶忙招来裨将,嘱咐道:“你即刻提点兵马,随我轻装出寨,进取玉门关!”
“冯校尉高明,必能旗开得胜。”跪在地上的黄意微微抬起脑袋,谄媚地说。
用你说。冯燕不屑一顾。
那新任的龙勒县长竟敢谋从兄之关隘,收他下狱,他必要将其挫骨扬灰,以此雪恨!
裨将速度召集马步兵八百,严阵以待,其余人等留守营寨。冯燕跳上战马,手持长杆马槊,下令望东方玉门关进发。
驾马之前,冯燕抬手招来部下,吩咐到,“把那奸人头砍来,悬挂于将旗之下,以慑军威。”
“是!”部下领命,快步往回奔去执行。
冯燕在马背上意气风发地拧了一圈马槊,技法娴熟高超。想他文武双全,七岁读兵书,擅于谋略,心思细密,一看就识破了这等不入流的雕虫小技。
区区女子,焉敢跟他下套,可笑可笑。
当冯燕的思绪转了十八道弯后,面部表情突然僵住了一般。等等,事情如何进行得如此之顺利?
不对,这不对,那女子既然敢于谋取玉门关,绝非等闲之辈,派一个生性善变之辈行诓骗之事,岂能不留后手。还是留了后手,他没看出来?
不对不对,一定是在下套,诱他攻城,等他人马一到,关上万箭齐发。
一定如此!
冯燕将马槊扔给部下,勒马掉头,穿进胡杨林,追上去执行命令的部下,他自行下马冲进了军帐内,双手将黄意从地上提起来,发狠地逼问到:“城内到底有多少军马?你敢诓我一字,我立杀汝!”
黄意恐惧地咽了咽口水,答:“三百、是三百。”
“三百?你刚刚才说只两百!!”
冯燕瞪大双眼,脖子上青筋暴突,血管一跳一跳。
闻言,黄意身躯一抽,面露惊慌,“在下、在下一时恍神,说错了,对我说错了,是两百没错,远远不足三百。”
冯燕愤而将他扔到地上,若有所思,而后凝视着他,开口问:“关内有何将领?”
“关内并无将领。”
“无将如何敌得过羌卫?”冯燕追问。
这是最可疑的一点,莫说誓死效忠的十八羌卫,他从兄冯悉亦颇有武力,等闲三五人近不得身。
黄意眼珠子一转。“他们先擒住冯都尉以为质,羌卫莫敢不束手就缚。”
“龙勒县长,何许人也?武艺如何?”
“只是一女子,手无缚鸡之力。”
“一派胡言!”
冯燕彻底被激怒,脚疾风骤雨一般踹在黄意身上,将人从帐头踹到帐尾,又从帐尾踹到帐头。除了脚踹,更兼以手上的马鞭。仅仅一刻钟过去,黄意浑身上下几无完肤,口吐鲜血,晕厥了过去。
冯燕嘴里喘着粗气,累得两鬓冒汗。他命人从湖中取来一桶冷水,倒上盐,径直淋透黄意的全身。盐水洒在伤口上,钻心灼骨般的疼痛,黄意发出一声声绝望的嚎叫,从营帐中弥散开去。
“杀你未免太便宜你了,你不说实话,我就折磨你生不如死!”冯燕手捏着他大臂上的伤口。
“关内到底有多少人马?”
“一百。”
冯燕将手指生生按进伤口里,听到他哀嚎一声,再继续问:“关内到底有多少人马?”
黄意控制住喉部的颤抖,“只有、只有五十人。”
冯燕气极反笑,将手指按得更深,鲜血从伤口飙射而出,浸染上他的衣襟,对面的黄意痛苦得双眼泪涌,嚎啕不止。他再问:“关内到底有多少人马?”
黄意上半张脸痛苦堕泪,下半张脸却止住了抽搐,努力挤出四个字来:“雄兵、八千。”
“多少人马!”冯燕歇斯底里。
“雄兵、八千。”黄意奄奄一息。
“多少人马!”
“雄兵、十万……”
当黄意再次睁开眼睛时,察觉到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这就表示时间至少过去了四个时辰。玉门关近在咫尺,如果冯燕率领上千军马攻关,很可能到现在战斗已经结束了。
但他料定冯燕不会选择贸然出击。冯燕疑心病极重,今日送信辞都能被怀疑试探,随后他一番佯装投降招供,以退为进的搅和,冯燕只会更加起疑。
疑心病重的人,绝不会果决。
虽然没有成功将他诓骗至关内除掉,但他应当是暂时牵制住了冯燕及其部众,至于未来会如何发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此前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忠肝义胆的人杰,虽然从古书上读到时,内心钦佩那样的人物,但当险境落到自己身上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会本能地惧怕,保全自己才是最紧要的,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所以当年他在司空府做幕僚时,司空倒台,他被连坐下狱时,面对刑讯逼供的酷刑,他没有太多犹豫地招供了,甚至在死亡的威胁下,招出了许多司空没有的、但阉党希望拿到的罪状。
而时至今日,在三千里的流放途中,在西凉地界的星穹之下,他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和感悟:普天之下,其实有许多东西超乎生死,怕死终会死,百年之后,贵如天子三公,与贱民一样都会化为黄土尘埃。他黄意何其不幸,漂泊半生,未遇明主。何其有幸,今遇明主。
一诺出,托生死,舍生取义,又何足惜命?
黄意尝试挪动身体,浑身上下的刺痛一阵接一阵袭来,如同将他置于油锅中煎炸,半点动不得。
这时,耳畔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近,厚厚的布帘被掀开,冯燕提着油灯走进来,光照亮黄意睁开的眼睛。
“我是来砍你脑袋祭旗的。”冯燕哗啦一声抽出腰上的佩剑。
黄意脸上出奇的平静,一声不吭。
“你不怕?”冯燕疑惑。
“没什么好怕的,黄泉路上,有冯都尉冯校尉二人相伴,在下并不孤单。”黄意淡淡地说。
“你说什么!”
黄意禁不住一笑,但这一笑扯得他脸上的伤口生疼,他强作镇定,说下去:“实不相瞒,在下与谢县长约定,入夜前在下若不归,便说明计谋被识破,无需转圜劝降,径自取之即可。想必这时,冯悉已被斩首,头挂于玉门关上。下一个,自然就轮到冯校尉了,你亦死无葬身之地。”
“汝何苦还在相欺,真当我三岁孩童?愚不可及!”
冯燕不屑地说,“我已提点本部兵马,夜袭玉门,我倒要看看玉门关上的谢县长是何方神圣。我手中马槊刺入其心,看她究竟死是不死。”
“冯校尉神机妙算,一眼便识破我的计策,想必此去定能旗开得胜,在下先行祝贺。”黄意恭维地说,但面无表情,只有嘴唇在动。
“你!”冯燕气血上涌,“我看你是得了癔症,已然胡言乱语了!”
“冯校尉可听闻过敦煌都尉梁汾梁东兴?去年梁汾斩杀太守张栗后逃遁,先已归顺谢县长,此时人就在玉门关上。冯悉正是被梁汾一□□于马下。”黄意冷静地说。
“梁汾?”冯燕听见这个名字,身体明显一震。
他可太清楚此人了,梁汾与他年纪相仿,一身武艺远在他之上,有“千里追贼”的履历,勇猛无双,如果有他在,从兄兵败倒也说得过去了。
“梁汾果真在关上?”冯燕追问。
黄意顿了顿,矢口否认,“不在不在。是在下记错了,梁汾已沦为贼寇,岂能与谢县长并列。关上之人,乃金城韩约。”
“韩约?”冯燕纳闷,“金城据此千里之遥远,他岂是飞来的?”
“哦对,这委实说不过去,”黄意连忙又改口,“既然如此,在下便实话相告。朝廷已查出尔等意欲谋反的铁证,凉州刺史魏元丕亲率本部军马讨逆,关上自是魏使君,你还不速速投降听候发落,更待何时?”
“我朝刺史仅有监察之权,他哪来的兵马?!”
“许是借的?”
“啊!!!”
冯燕仰天长啸,暴怒如雷,挥剑乱砍一气。营帐中,桌角、箱子、马扎、舆图皆被砍得七零八落,剑刃同样劈在黄意身上,但冯燕尚存着一丝理智,并未下死手。
许久之后,情绪终于发泄完毕,冯燕往下刺出一剑,刺入黄意的小腿,径直穿透,刺进了地面以下。
黄意无声地张大嘴巴,痛苦万状。
冯燕几乎疯魔地瞪着他,“杀了你岂不是太便宜你了?你无外乎就是想乱我心智,那又如何,玉门关我不入了,管他有无计谋,仇我不报了,你能奈我何?倒是你,我要日日折磨到你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十日,百日,千日,方泄我心头之恨!”
黄意忍住痛,嘴角上扬,恶狠狠地说:“莫说十日,一日都不用,不出明日,就该是你为阶下囚。”
头一次面对这样的眼神,冯燕不自觉地后退一步,眉头紧锁,心惊肉跳。
他赶忙召来部下,“你即刻派一队斥候,前去玉门关前侦查,若有异动,即刻回报,不得有误。”
“是!”部下领命跑了出去。
“等等!”冯燕又将人叫住。
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在军帐内完便将自己打断了,转头对部下道:“传令下去,全体收拾营地,连夜开拔!”
冯燕抬腿,用力踩住黄意的脚,硬生生将穿透他小腿插/进地面的佩剑拔/出,“想让我中计,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而后,召人替他止血,包扎腿上伤口。
五更时分,人马整顿完毕。冯燕用一根大粗麻绳,牢牢缚住黄意的双腿,另一头栓在了马鞍上。
他手擒火把,跨上马匹,驱马而出,将人一路拖行在后。
苍茫的夜色中,上千军马就这样西去,消失在了无边无垠的戈壁滩的地平线之外。
……
仔细搜寻这片营地,谢乔没有任何发现,冯燕部搬空了能搬走的一切。
按理说,如此多的人马离去,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走过的路会有足迹残留,但营地周围出了胡杨林就是沙地。这里的沙地比关内更细软,踩过必然会留下足迹,但相应的,风沙更大更烈,又过了至少一两个月,足迹早被风沙敛去了。
谢乔遥望四野,茫然无措。人不在此处,又会去了何处?
关外天大地大,广袤无垠,一旦踪迹断绝,再找到已经几乎不可能了。好在,不管怎么说,绑在玉门关外这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定时炸/弹被拆除了。
冥冥之中,谢乔仿佛能感受得到,冯燕部撤出此地,或许可能是黄意的功劳。否则营地距玉门关如此相近,不出什么意外,敌军早早就攻来了,而现在不但没有进攻,反而主动撤出了这片区域。谢乔确定是主动撤出的,营地没有受到袭击的痕迹,没有丢盔弃甲,搬得空空如也。
如果真如猜想的一样,黄意滞留在了冯燕军中,谢乔不免开始担忧起他的命运来了,他经历了什么,现在是否安好。只恨关内防御薄弱,兵力不足,否则她会早一步来查探情况的。但为时已晚,谢乔现在能做的,也仅仅只能担心而已。玉门关外,是广袤的西域,天山南北,三十六国皆分布于此,荒漠绿洲无数,且相去遥远,北边还有滋扰汉境的北匈奴,危机不断。谢乔暂时没有能力派人出去寻访,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同过往商旅打探消息。
领着军马返回后,谢乔如约给予粮种和瓜果种子的报酬。
匈奴人几乎没有种植的经验,谢乔索性派出几名军户人家,出关手把手教他们垦地、种植。
冥水两岸虽有成片的、能垦为田地的土壤,但关外自然条件恶劣,风沙漫卷,一年至多一季,种植出来的作物非常有限,养活大量的族人是绝对不可能的。考虑到这一点,谢乔特意赠予他们二十块[初级神奇土壤],算是给一个基本盘,不至于灾年荒年也能有所收成。赠送这些能让作物快速生长成熟的神奇土壤,谢乔觉得或许还能刺激到匈奴人的种田基因,让他们爱上种田、乐于种地,或许能为未来的民族大融合创造一些先决条件。毕竟历史的大走向,是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
至于玉门关外二十里地的这片沙中水草地,其实是不错的栖身之地,有小片湖泊作为水源,有胡杨木避风,内里还有遗留的耕地。谢乔给极支辽建议,如果长城下的这片区域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口的话,他还可以分一部分去那边居住生活。毕竟两地相去仅仅几十里地而已,骑马也就一个时辰而已。
但这个建议并没有被谨慎的毋格所采纳,即使这片区域的承载量显得不足,但分兵是很危险的行为,尤其是现在他们还没有脱离来自于单于王庭的威胁。
未来的一个月时间,谢乔依靠着关外的劳动力,陆续清空了长城外的枯木、石台子以及一些残破低矮的汉长城。长城外就是需要这样光溜溜的,这是坚壁清野的策略,如有来犯的敌人入侵,一目了然,无处遁形,无所屏障,更无法在野外寻到粮食。
至于关内,谢乔不断地创建屋舍建筑,这是在城池之外为数不多能建造的建筑。谢乔在关内的冥水两岸连造了百户屋舍,这里俨然成了一座小城。虽然现在的入住率还不到百分之十,但未来早晚是要住满人的,只能军户满额才能稳固住这座据点。谢乔坚信自己的军户制度吸引力足够好,未来主动迁往边境做军户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先建起来一劳永逸。
谢乔另从匈奴人中寻了千人入关,派发给了他们一项大工程——前往焉皿山一带,采掘第二座较深一些的铁矿。谢乔在舆图上做过标记,知道准确的位置,因为更深,采掘难度大一些。不过与上次相比,谢乔打造了更多的铁镐;她已经基本能信得过他们了,也无需大费周章搬送到榆安城外,只需要采上来堆在一起即可,等挖得差不多了,她再亲自去用【背包】搬运。
榆安城内的铁矿石其实远远还未用完,城中只有一座工坊,两位铁匠师傅,炉子也相当有限,即使日夜开工,铁产量也相当有限。不过好消息是,两位李师傅开始带学徒了,两个人各带了两名学徒,跟着帮忙学锻铁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四个学徒会出现在工坊的可招募师傅里,到时候谢乔就将工坊升到二级,增加更多的熔炉和锻台,进一步提升铁产量。
至于军事方面,谢乔没有丝毫懈怠,明年天下大乱,出征眼看越来越近了。根据自己既定的计划,派遣的主力部队是高机动性和低战损比的[西凉弓骑]与[西凉铁骑],是以,谢乔在原有的三支三级的[西凉弓骑]之外,又征募了五支[西凉弓骑]与三支[西凉铁骑]。
一级的满编西凉弓骑和西凉铁骑都是八人,七支共需精壮人口六十四人,马六十四匹,不够的马匹很容易就能从匈奴人手中以粮食换到。谢乔还能在关外替他们建造遮风避雨的屋舍作为换马的报酬,反正石材和木材也都是匈奴人采集的,她只需要去到匈奴人的营地,用系统去选位置并创建建造任务:可谓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除此以外,考虑到他们的正西面没有屏障,若有敌军袭来无所依靠,谢乔还为他们在西面稍远一些的地方建造了一座较短的二级长城。她用这座二级长城换到了一百只小羊羔和一百头小牛犊。
部队招募完毕,还需要投入训练和进行一定的实战。这期间,谢乔除了部曲在玉门关的校场训练以外,还让梁汾领着骑兵出关,扫荡贼寇、护送商旅、打探黄意的下落。关内她地盘上的贼寇悉数荡平,只能去关外刷刷“小怪”升级了。
也不怕遭遇冯燕部,全骑兵机动性好,而且有匈奴人做邻居,谢乔能借到两三千骑兵御敌,不惧冯燕部深追。谢乔反而还怕碰不见。
然而事实确是真的碰不见。
梁汾领着骑兵几乎辐散出去关外两百里,谢乔也一道去过几次,关外大片的区域跑图,[全图]上几乎都快全点亮了,仍然没有半点下落。
转机出现在三个月后,西凉入秋之际。
一小队从西域死里逃生跑回来的商人进了玉门关,关内的守军如往常一样接待他们,并向他们打探西域的消息。他们的商队本来生意做成,收获满满,满载而归,却在距此约三百里的菖蒲海遭到了一支部曲的袭击与劫掠。他们跳进密林中才侥幸脱险。
而这支部队,非西域人的长相和服饰,也非匈奴人,而是与他们说一样话的汉人。
听到这个消息的谢乔心情振奋,三百里外的汉人部曲,那就只能是冯燕部了。
黄意若还活着,他一定在那里!
事不宜迟,她立即与梁汾商议出发,提点军马,带上辎重,并再此与“邻居”匈奴勺夏部族借调三千骑兵。以压倒性的军力才更有可能给敌军造成心理上的冲击,胜也胜得更容易。
军马整顿完毕,谢乔跨上战马,领着浩浩荡荡的骑兵,向三百里外的菖蒲海,即今日的罗布泊进发。
……
马鸿四下看看,确认没有人后,偷偷钻进了帐篷里,他抬手推了推地上躺的人,小声喊:“黄先生。”
黄意机敏地睁开眼睛。一双眼,眼窝深陷,身上受得皮包骨,而脸上的伤疤好了破,破了好,已经结成了厚厚的瘢痕,与往日里平滑的皮肤全然不同。
这几个月来,他度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求死不能。日日被冯燕折磨,鞭打、铁烙、扔进湖中窒息,每一日过后都只能剩半条命。
最开始,他绝望到连咬舌自尽的力气都抽不出来了。无数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半只脚踏进鬼门关,可终归没有死成。他想,这是自己命大。一日复一日,他渐渐萌生出活下去的念头,这样的念头如种子般生根发芽,越来越强烈。他要活,他要好好的活!既然他命大,不止要活,他还要干点大事!
马鸿是最开始被冯燕派服的人。当时黄意被鞭笞得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是马鸿喂了他一口热疙瘩汤。黄意弥留之际想,这是个善良的人,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
夜里没人的时候,黄意轻声问了一句:“你可是龙勒县人士?”
马鸿点点头。
“娶妻生子了吗?”黄意又问。
马鸿继续点头。
“你妻儿皆在龙勒城,难道你此生都不想再见到吗?”
这话一问出去,马鸿双眼控制不住地盈满眼眶,而后,一个大男人擦着眼泪呜咽地哭了起来。他是被迫入伍的,县尉陆勘勒令城中青壮投军,若是不遂其意,将征收高额防税,这等于将他家的生路堵死,只得从戎入伍这一条路,不得不与家人分别。从前即使在玉门关外的营地,数十里之隔,也不得回乡探亲,而是已经远隔数百里,何日归期,不得而知。
“玉门关已为官军所据,冯燕只敢遁逃至此,不敢再回去了。若你听我的,我带你回龙勒。”黄意说。
听见这话,马鸿努力止住抽泣,隔着一层泪光看他,不太敢相信,“回去?”
“不错,只要你信我,我一定能带你回去。”黄意诚恳坚定地说。
马鸿正色问:“黄先生,需要我怎么做?”
逃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为了防止他站起来,冯燕杖断了他的腿筋和骨头,他现在站不得,骑不得。即使在旁人的帮助下勉强出逃,也会被抓回来,牵连他人送命。
派旁人逃出去,去玉门关送信也不可能,他清楚关内的真实军力,谢县长并不具备赢下这支部曲的实力,双方的军力太过悬殊,只会给她徒增麻烦。
他想做点大的,一劳永逸的。
为此,这几个月来,他除了饱受折磨外,脑子里一直在盘算这桩事,现在时机已然成熟了。就是今日。
黄意了解到,这支部曲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卒都和马鸿一样,是龙勒县的本分百姓。还有三分之一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冯燕本来的私人部曲,有关内的难民,有一支一百骑的羌骑兵,这是冯燕部下最精锐的一股,战力也是最强的。
部曲的头目,除了冯燕本人,还有一名裨将,一名军司马,两名曲长,往下各级基层军官皆是冯燕的亲信,唯其命是从。所以黄意能争取到的,只能是最底层的兵卒。
这几个月以来,黄意便以马鸿为点,谨慎地往外辐射。先从相识的同乡同族开始,从有家人眷属的开始,以“还家”为切入点,慢慢地发展壮大。到今天为止,马鸿统计到的总人数超过了百人。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黄意甚至想秘密地策反五百人,求万无一失。但时间等不及了,冯燕大约看他活得好好的,不解气,愈发加大了折磨的力度。他感受到自己快要到达可以承受的极限值了。说不定哪天就撑不住了,他是这帮儿郎的精神支柱,一旦他撑不住倒下去,秘密组织必将土崩瓦解不复存在,数月的努力就将悉数付诸东流。
是以,黄意下定了决心,就在今天。
他们的目标,是在尽可能短的同一时间内控制、或除掉部曲的头目,但需要格外提防那支战斗力高、死脑筋的羌骑兵。
而内在短时间内,将部曲头目聚集在一处的东西有一样,敌情。
冯燕日日都会派遣斥候,散到周围侦察营地附近的情况。斥候中间便有黄意的人,他偷偷通过马鸿将斥候应该发现的情报先行传递到了对方手中。
“黄先生,一切都按你的吩咐准备妥当了。”马鸿附耳小声说。
黄意闻声后,小幅度地点点头,身上的伤势不支持他做更剧烈的举动。
不多时,一名斥候骑兵快马加鞭,冲入营寨汇报,大声疾呼:“紧急军情!有紧急军情!”
一名出帐巡查的曲长拦住他,严肃紧张地询问:“什么紧急军情,速速报来。”
斥候大口大口地喘气,稍稍能说话后,开口:“不好了!北边十里地,发现一股匈奴骑兵正往此地而来。”
“你看清了?果真是匈奴人?”
“千真万确,是匈奴骑兵。”
曲长倒吸一口凉气,立即吩咐部从:“快去请冯校尉,陈军司!”
一刻钟之后,冯燕等人悉数聚在军帐之内,商讨策略。
军司马陈糠谨慎地问:“匈奴人有多少?”
“约摸五十骑。”斥候回到。
军帐内的头目彼此看了对方一眼,这实在是一个尴尬的数字。这五十骑不一定是奔着营地来的,可能只是四处搜刮劫掠沿途的聚落。但偏偏是五十骑,如果再少些人马,二三十骑,可以直接派遣骑兵围而全歼之。五十骑就有杀出重围,通风报信的可能。
可若是直接弃寨而走,未免也太可惜。菖蒲海这一带,水源充裕,水草丰茂,生长着不少野果野菜,是栖身之佳地,营地也是好不容易建造的。
军帐内陷入了去或留的讨论中,与此同时,马鸿领着被策反的兄弟,从各个方向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军帐,手中按着武器,蓄势待发。
冯燕思考良久,拿定了主意,“我们撤。匈奴人马匹精良,射术超凡,一旦泄露踪迹,双方交锋,我们必败无疑。你们可速去准备动身,我尚有一事要办。”
说罢,冯燕快步冲出军帐,快步而去。
这突来的变故,军帐外正欲动手的军士面面相觑。眼看帐内的人就要散出来,马鸿当机立断,挥手下令动手。
冯燕三步并作两步,走近僻静处的一座军帐,揭开布帘,凝视着地上的黄意。双腿失去行动能力的黄意听见动静,睁开眼睛,迎来了一双充满杀气的目光。
“黄意,今日就是你的死期了。”冯燕抽出腰间的佩剑。
此番撤离菖蒲海,他不打算再带着这累赘了,至于折磨他,一开始他能以此为乐,但时间一长,他渐渐失去了兴趣。既然没用了,那现在他就亲手砍了这奸贼的脑袋,祭奠从兄的亡灵。
冯燕双手倒持剑,对准黄意的咽喉,发了狠,决绝地刺杀下去。
眼看着刺开的剑尖,黄意双眼惊恐,人有急智,上身竟然翻转过去,避开了刺击。冯燕刺下的力道之大,剑刃生生入地三寸。
冯燕怒而拔剑。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黄意摸出了藏在腰后的匕首,用尽全身力气,扎进了他的小腿。他咬着牙,发了狠地一旋刀柄,刀刃挑开血肉。
冯燕小腿剧痛无比,痛地脚上失衡,直接往后摔在地上。黄意乘势接近他的身体,双腿失去了行动的能力,但他还有双臂能用,他一手抓住冯燕的脑袋,另一只手握紧匕首,往他的胸口狠狠刺去。
即使一时大意,但冯燕的反应并不慢,他看到朝他刺来的刀刃,顾不得什么,徒手接住。双方在地上抢夺着匕首,冯燕虽是武人,但他抓的是刀刃,刀锋划开皮肉带来的疼痛使他不敢太过用力。黄意虽身体孱弱,但他手攥的是刀柄,他的意志力从没有一刻比现在更坚定。他只做这一件事,那就是宰了他!
长时间的肉搏,黄意渐渐脱力,冯燕的手掌的肉也被刀割得稀巴烂,血流不止,他发了狠地争抢,匕首被甩飞了出去。情势飞转直下,双方拼了命朝对方扑去。
当谢乔领着三千匈奴骑兵赶到菖蒲海边缘的营地时,似乎爆发了内讧,骑兵散开,迅速包围了整个营地。
面对如此悬殊的军力,再加上大部分头目已被除掉,营地内部曲悉数投降。一队剽悍的骑兵妄图冲出重围,弓骑兵万箭齐发,将这支骑兵射得七零八落,只能束手就擒。
谢乔通过俘虏打探黄意的下落,得知这场内讧原来正是他一手策反的,裨将、军司马、曲长等头目皆已被斩首,唯一剩下的校尉冯燕下落不明。
当谢乔终于搜到那间僻静的军帐里,揭开帘布,触目惊心。
地上躺着两个男人,身后的男人双臂死死抱住前面男人的脖颈,臂膀压迫着对方颈部的大动脉,这是现代格斗中的裸绞动作,被裸绞的人已经窒息而死。
谢乔惊恐地俯下身,凑近一些,想进一步探查情况,辨认这两个人中有没有黄意。
后方面容尽毁的男人缓缓抬头,嗓音喑哑,说到:“主公……意,幸不辱命。”
作者有话要说
好了好了,结束,开启下一个副本。
ps:不会让他太惨的。感谢在2024-02-1322:01:13~2024-02-1423:56: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蘇瞳、无客、小淨、草木精微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三个月前。
正当黄意以为冯燕上套之时,对方转身忽然揽过他的肩膀,脸色骤变,眼神如刀,“但黄先生似乎忽略了一件事。”
黄意一怔。
冯燕伸手揪住黄意受伤的拇指,缓缓加力,直到他疼得受不了,才咄咄逼人地开口,“从兄不喜膻味,自小便不食羊肉,出猎从你为羊所咬,岂有此理!”
身体孱弱、手无缚鸡之力的黄意被体型剽悍的冯燕的臂膀牢牢钳制住,手捏得他手指的伤口迸裂出血,整个指甲盖都因为血流不畅开始发乌。
在如此高压之下,黄意忍着手指传是猎牛所致,牛齿也是平整的,他见过冯悉吃牛肉、饮牛汤。
不对!
黄意突然惊悟,年尾县尉陆勘曾往玉门关送来过十数头肥羊,冯悉喝羊汤,吃羊肉,他是吃羊的!
他正欲解释争辩,然而,抬头四目相对,他的这一系列面部表情早已被冯燕尽收眼底。
“你中计了!你中计了!”
冯燕得意地撒开他,随意施加的一点力量便将体弱的黄意摔到地上。他走向木墙边,抽出长剑直指对方的咽喉。
“我不过是诈你罢了。黄先生心里有鬼,如此张皇失措,吾兄必然有失。”
黄意屏住呼吸,低头瞥着近在咫尺的剑锋,毫厘之间便能刺破他的脖颈。早知道冯燕生性多疑,他已经相当谨小慎微,不敢轻视,做好了自以为完全的准备,却仍然棋差一着。
冯燕轻轻抬剑,剑面轻轻挑着对方的下巴,逼问:“说!玉门关内现在的情势到底如何了?”
冰凉的剑接触到皮肤的一瞬间,黄意浑身一机灵,舌头控制不住地打结了,“玉门关……已被拿下,冯都尉他、被下狱了。”
冯燕抬起一脚,发了狠的一脚直接踹在黄意的身上,将人踹翻倒地。他两步跳上来,居高临下地死死掐住黄意的脖子,面部狰狞,一字一顿,“我从兄定是被你这奸人出卖!”
咽喉被扼住,呼吸不畅,黄意控制不住地咳嗽,脸憋得通红,他不住地拍打着冯燕的手,示意求饶。冯燕在气头上,并不轻易放过,就是要看他最痛苦的模样。眼看着对方开始翻白眼,眼白布满一根根血丝,他才终于撒开了手,而后又发泄式地在他身上连踹两脚。
“说!把你知道的全交代出来,否则我把你剁成肉泥喂狗。”冯燕强行抑制住滔天的怒火。如果不是这奸人还有利用价值,他早杀了。
黄意终于喘匀了气,脸色从通红恢复,他赶忙转身跪下!求冯校尉饶我性命!”
“果然是个软蛋。”冯燕轻蔑地一笑,扶着剑坐下来。
这样的软骨头、贱骨头就不该活着,他打定主意,等他全招了就砍了他脑袋祭奠从兄。
“好,只要你交代清楚,和盘托出,我自然饶你不死。”冯燕说。
黄意吞了吞口水,说:“攻取玉门关的,是新到任的龙勒县长,关内仅有两百军马,防御严重不足,冯校尉可速速取之。”
“两百军马如何拿下玉门关?奸贼,你休要诓我!”冯燕面露愠色,拍案而起。
他了解玉门关内的布防和人马,从兄麾下还养着十八名羌卫,那可都是以一当十的死士,强悍壮硕,武艺高超。
“那龙勒县长是一女子,善使计谋,与龙勒尉陆勘合谋诓诈,冯都尉一时失察,故而遭了暗算,咳咳咳。”黄意说完后嗓子发痒,忍不住咳了两声。
“一派胡言!”冯燕斥道,“陆勘与我从兄乃结义兄弟,岂能叛他?”
“知人知面不知心,冯都尉亦是如此考量的,这才没有提防开关迎敌,遭了暗算。”黄意解释道。
冯燕沉默片刻,陷入了一阵思考。
俄顷,他眼神忽然坚毅起来,问:“我从兄现在何处?”
“为龙勒县长谢乔所缚,羁押于小方盘城。”黄意答。
“关内果然只有两百人马?”
“确实。”
“你认为我现下该带如何?好好答。”冯燕拧眉立目,施加威力。
被这样一吓,黄意身体控制不住地一哆嗦,喉咙在发颤,“在下认为、冯校尉应当即刻攻城,刻不容缓。关上的龙勒县长,正是忌惮冯校尉虎威,本遣在下至此诓冯校尉入关射杀。今在下若迟迟不归,她必然起疑,加紧防卫,再行攻关之事,十分不易。”
“倒是不假。”
冯燕认同地点点头,倘若关内兵强马壮,必然大军尽出,将他们围而歼之。而现下却是使诈诱杀他,可见关内确乎兵少而将寡,没那个把握。此时若能以雷霆之势,闪而击之,敌必速溃,可救从兄于水火。
事不宜迟,他赶忙招来裨将,嘱咐道:“你即刻提点兵马,随我轻装出寨,进取玉门关!”
“冯校尉高明,必能旗开得胜。”跪在地上的黄意微微抬起脑袋,谄媚地说。
用你说。冯燕不屑一顾。
那新任的龙勒县长竟敢谋从兄之关隘,收他下狱,他必要将其挫骨扬灰,以此雪恨!
裨将速度召集马步兵八百,严阵以待,其余人等留守营寨。冯燕跳上战马,手持长杆马槊,下令望东方玉门关进发。
驾马之前,冯燕抬手招来部下,吩咐到,“把那奸人头砍来,悬挂于将旗之下,以慑军威。”
“是!”部下领命,快步往回奔去执行。
冯燕在马背上意气风发地拧了一圈马槊,技法娴熟高超。想他文武双全,七岁读兵书,擅于谋略,心思细密,一看就识破了这等不入流的雕虫小技。
区区女子,焉敢跟他下套,可笑可笑。
当冯燕的思绪转了十八道弯后,面部表情突然僵住了一般。等等,事情如何进行得如此之顺利?
不对,这不对,那女子既然敢于谋取玉门关,绝非等闲之辈,派一个生性善变之辈行诓骗之事,岂能不留后手。还是留了后手,他没看出来?
不对不对,一定是在下套,诱他攻城,等他人马一到,关上万箭齐发。
一定如此!
冯燕将马槊扔给部下,勒马掉头,穿进胡杨林,追上去执行命令的部下,他自行下马冲进了军帐内,双手将黄意从地上提起来,发狠地逼问到:“城内到底有多少军马?你敢诓我一字,我立杀汝!”
黄意恐惧地咽了咽口水,答:“三百、是三百。”
“三百?你刚刚才说只两百!!”
冯燕瞪大双眼,脖子上青筋暴突,血管一跳一跳。
闻言,黄意身躯一抽,面露惊慌,“在下、在下一时恍神,说错了,对我说错了,是两百没错,远远不足三百。”
冯燕愤而将他扔到地上,若有所思,而后凝视着他,开口问:“关内有何将领?”
“关内并无将领。”
“无将如何敌得过羌卫?”冯燕追问。
这是最可疑的一点,莫说誓死效忠的十八羌卫,他从兄冯悉亦颇有武力,等闲三五人近不得身。
黄意眼珠子一转。“他们先擒住冯都尉以为质,羌卫莫敢不束手就缚。”
“龙勒县长,何许人也?武艺如何?”
“只是一女子,手无缚鸡之力。”
“一派胡言!”
冯燕彻底被激怒,脚疾风骤雨一般踹在黄意身上,将人从帐头踹到帐尾,又从帐尾踹到帐头。除了脚踹,更兼以手上的马鞭。仅仅一刻钟过去,黄意浑身上下几无完肤,口吐鲜血,晕厥了过去。
冯燕嘴里喘着粗气,累得两鬓冒汗。他命人从湖中取来一桶冷水,倒上盐,径直淋透黄意的全身。盐水洒在伤口上,钻心灼骨般的疼痛,黄意发出一声声绝望的嚎叫,从营帐中弥散开去。
“杀你未免太便宜你了,你不说实话,我就折磨你生不如死!”冯燕手捏着他大臂上的伤口。
“关内到底有多少人马?”
“一百。”
冯燕将手指生生按进伤口里,听到他哀嚎一声,再继续问:“关内到底有多少人马?”
黄意控制住喉部的颤抖,“只有、只有五十人。”
冯燕气极反笑,将手指按得更深,鲜血从伤口飙射而出,浸染上他的衣襟,对面的黄意痛苦得双眼泪涌,嚎啕不止。他再问:“关内到底有多少人马?”
黄意上半张脸痛苦堕泪,下半张脸却止住了抽搐,努力挤出四个字来:“雄兵、八千。”
“多少人马!”冯燕歇斯底里。
“雄兵、八千。”黄意奄奄一息。
“多少人马!”
“雄兵、十万……”
当黄意再次睁开眼睛时,察觉到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这就表示时间至少过去了四个时辰。玉门关近在咫尺,如果冯燕率领上千军马攻关,很可能到现在战斗已经结束了。
但他料定冯燕不会选择贸然出击。冯燕疑心病极重,今日送信辞都能被怀疑试探,随后他一番佯装投降招供,以退为进的搅和,冯燕只会更加起疑。
疑心病重的人,绝不会果决。
虽然没有成功将他诓骗至关内除掉,但他应当是暂时牵制住了冯燕及其部众,至于未来会如何发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此前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忠肝义胆的人杰,虽然从古书上读到时,内心钦佩那样的人物,但当险境落到自己身上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会本能地惧怕,保全自己才是最紧要的,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所以当年他在司空府做幕僚时,司空倒台,他被连坐下狱时,面对刑讯逼供的酷刑,他没有太多犹豫地招供了,甚至在死亡的威胁下,招出了许多司空没有的、但阉党希望拿到的罪状。
而时至今日,在三千里的流放途中,在西凉地界的星穹之下,他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和感悟:普天之下,其实有许多东西超乎生死,怕死终会死,百年之后,贵如天子三公,与贱民一样都会化为黄土尘埃。他黄意何其不幸,漂泊半生,未遇明主。何其有幸,今遇明主。
一诺出,托生死,舍生取义,又何足惜命?
黄意尝试挪动身体,浑身上下的刺痛一阵接一阵袭来,如同将他置于油锅中煎炸,半点动不得。
这时,耳畔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近,厚厚的布帘被掀开,冯燕提着油灯走进来,光照亮黄意睁开的眼睛。
“我是来砍你脑袋祭旗的。”冯燕哗啦一声抽出腰上的佩剑。
黄意脸上出奇的平静,一声不吭。
“你不怕?”冯燕疑惑。
“没什么好怕的,黄泉路上,有冯都尉冯校尉二人相伴,在下并不孤单。”黄意淡淡地说。
“你说什么!”
黄意禁不住一笑,但这一笑扯得他脸上的伤口生疼,他强作镇定,说下去:“实不相瞒,在下与谢县长约定,入夜前在下若不归,便说明计谋被识破,无需转圜劝降,径自取之即可。想必这时,冯悉已被斩首,头挂于玉门关上。下一个,自然就轮到冯校尉了,你亦死无葬身之地。”
“汝何苦还在相欺,真当我三岁孩童?愚不可及!”
冯燕不屑地说,“我已提点本部兵马,夜袭玉门,我倒要看看玉门关上的谢县长是何方神圣。我手中马槊刺入其心,看她究竟死是不死。”
“冯校尉神机妙算,一眼便识破我的计策,想必此去定能旗开得胜,在下先行祝贺。”黄意恭维地说,但面无表情,只有嘴唇在动。
“你!”冯燕气血上涌,“我看你是得了癔症,已然胡言乱语了!”
“冯校尉可听闻过敦煌都尉梁汾梁东兴?去年梁汾斩杀太守张栗后逃遁,先已归顺谢县长,此时人就在玉门关上。冯悉正是被梁汾一□□于马下。”黄意冷静地说。
“梁汾?”冯燕听见这个名字,身体明显一震。
他可太清楚此人了,梁汾与他年纪相仿,一身武艺远在他之上,有“千里追贼”的履历,勇猛无双,如果有他在,从兄兵败倒也说得过去了。
“梁汾果真在关上?”冯燕追问。
黄意顿了顿,矢口否认,“不在不在。是在下记错了,梁汾已沦为贼寇,岂能与谢县长并列。关上之人,乃金城韩约。”
“韩约?”冯燕纳闷,“金城据此千里之遥远,他岂是飞来的?”
“哦对,这委实说不过去,”黄意连忙又改口,“既然如此,在下便实话相告。朝廷已查出尔等意欲谋反的铁证,凉州刺史魏元丕亲率本部军马讨逆,关上自是魏使君,你还不速速投降听候发落,更待何时?”
“我朝刺史仅有监察之权,他哪来的兵马?!”
“许是借的?”
“啊!!!”
冯燕仰天长啸,暴怒如雷,挥剑乱砍一气。营帐中,桌角、箱子、马扎、舆图皆被砍得七零八落,剑刃同样劈在黄意身上,但冯燕尚存着一丝理智,并未下死手。
许久之后,情绪终于发泄完毕,冯燕往下刺出一剑,刺入黄意的小腿,径直穿透,刺进了地面以下。
黄意无声地张大嘴巴,痛苦万状。
冯燕几乎疯魔地瞪着他,“杀了你岂不是太便宜你了?你无外乎就是想乱我心智,那又如何,玉门关我不入了,管他有无计谋,仇我不报了,你能奈我何?倒是你,我要日日折磨到你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十日,百日,千日,方泄我心头之恨!”
黄意忍住痛,嘴角上扬,恶狠狠地说:“莫说十日,一日都不用,不出明日,就该是你为阶下囚。”
头一次面对这样的眼神,冯燕不自觉地后退一步,眉头紧锁,心惊肉跳。
他赶忙召来部下,“你即刻派一队斥候,前去玉门关前侦查,若有异动,即刻回报,不得有误。”
“是!”部下领命跑了出去。
“等等!”冯燕又将人叫住。
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在军帐内完便将自己打断了,转头对部下道:“传令下去,全体收拾营地,连夜开拔!”
冯燕抬腿,用力踩住黄意的脚,硬生生将穿透他小腿插/进地面的佩剑拔/出,“想让我中计,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而后,召人替他止血,包扎腿上伤口。
五更时分,人马整顿完毕。冯燕用一根大粗麻绳,牢牢缚住黄意的双腿,另一头栓在了马鞍上。
他手擒火把,跨上马匹,驱马而出,将人一路拖行在后。
苍茫的夜色中,上千军马就这样西去,消失在了无边无垠的戈壁滩的地平线之外。
……
仔细搜寻这片营地,谢乔没有任何发现,冯燕部搬空了能搬走的一切。
按理说,如此多的人马离去,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走过的路会有足迹残留,但营地周围出了胡杨林就是沙地。这里的沙地比关内更细软,踩过必然会留下足迹,但相应的,风沙更大更烈,又过了至少一两个月,足迹早被风沙敛去了。
谢乔遥望四野,茫然无措。人不在此处,又会去了何处?
关外天大地大,广袤无垠,一旦踪迹断绝,再找到已经几乎不可能了。好在,不管怎么说,绑在玉门关外这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定时炸/弹被拆除了。
冥冥之中,谢乔仿佛能感受得到,冯燕部撤出此地,或许可能是黄意的功劳。否则营地距玉门关如此相近,不出什么意外,敌军早早就攻来了,而现在不但没有进攻,反而主动撤出了这片区域。谢乔确定是主动撤出的,营地没有受到袭击的痕迹,没有丢盔弃甲,搬得空空如也。
如果真如猜想的一样,黄意滞留在了冯燕军中,谢乔不免开始担忧起他的命运来了,他经历了什么,现在是否安好。只恨关内防御薄弱,兵力不足,否则她会早一步来查探情况的。但为时已晚,谢乔现在能做的,也仅仅只能担心而已。玉门关外,是广袤的西域,天山南北,三十六国皆分布于此,荒漠绿洲无数,且相去遥远,北边还有滋扰汉境的北匈奴,危机不断。谢乔暂时没有能力派人出去寻访,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同过往商旅打探消息。
领着军马返回后,谢乔如约给予粮种和瓜果种子的报酬。
匈奴人几乎没有种植的经验,谢乔索性派出几名军户人家,出关手把手教他们垦地、种植。
冥水两岸虽有成片的、能垦为田地的土壤,但关外自然条件恶劣,风沙漫卷,一年至多一季,种植出来的作物非常有限,养活大量的族人是绝对不可能的。考虑到这一点,谢乔特意赠予他们二十块[初级神奇土壤],算是给一个基本盘,不至于灾年荒年也能有所收成。赠送这些能让作物快速生长成熟的神奇土壤,谢乔觉得或许还能刺激到匈奴人的种田基因,让他们爱上种田、乐于种地,或许能为未来的民族大融合创造一些先决条件。毕竟历史的大走向,是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
至于玉门关外二十里地的这片沙中水草地,其实是不错的栖身之地,有小片湖泊作为水源,有胡杨木避风,内里还有遗留的耕地。谢乔给极支辽建议,如果长城下的这片区域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口的话,他还可以分一部分去那边居住生活。毕竟两地相去仅仅几十里地而已,骑马也就一个时辰而已。
但这个建议并没有被谨慎的毋格所采纳,即使这片区域的承载量显得不足,但分兵是很危险的行为,尤其是现在他们还没有脱离来自于单于王庭的威胁。
未来的一个月时间,谢乔依靠着关外的劳动力,陆续清空了长城外的枯木、石台子以及一些残破低矮的汉长城。长城外就是需要这样光溜溜的,这是坚壁清野的策略,如有来犯的敌人入侵,一目了然,无处遁形,无所屏障,更无法在野外寻到粮食。
至于关内,谢乔不断地创建屋舍建筑,这是在城池之外为数不多能建造的建筑。谢乔在关内的冥水两岸连造了百户屋舍,这里俨然成了一座小城。虽然现在的入住率还不到百分之十,但未来早晚是要住满人的,只能军户满额才能稳固住这座据点。谢乔坚信自己的军户制度吸引力足够好,未来主动迁往边境做军户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先建起来一劳永逸。
谢乔另从匈奴人中寻了千人入关,派发给了他们一项大工程——前往焉皿山一带,采掘第二座较深一些的铁矿。谢乔在舆图上做过标记,知道准确的位置,因为更深,采掘难度大一些。不过与上次相比,谢乔打造了更多的铁镐;她已经基本能信得过他们了,也无需大费周章搬送到榆安城外,只需要采上来堆在一起即可,等挖得差不多了,她再亲自去用【背包】搬运。
榆安城内的铁矿石其实远远还未用完,城中只有一座工坊,两位铁匠师傅,炉子也相当有限,即使日夜开工,铁产量也相当有限。不过好消息是,两位李师傅开始带学徒了,两个人各带了两名学徒,跟着帮忙学锻铁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四个学徒会出现在工坊的可招募师傅里,到时候谢乔就将工坊升到二级,增加更多的熔炉和锻台,进一步提升铁产量。
至于军事方面,谢乔没有丝毫懈怠,明年天下大乱,出征眼看越来越近了。根据自己既定的计划,派遣的主力部队是高机动性和低战损比的[西凉弓骑]与[西凉铁骑],是以,谢乔在原有的三支三级的[西凉弓骑]之外,又征募了五支[西凉弓骑]与三支[西凉铁骑]。
一级的满编西凉弓骑和西凉铁骑都是八人,七支共需精壮人口六十四人,马六十四匹,不够的马匹很容易就能从匈奴人手中以粮食换到。谢乔还能在关外替他们建造遮风避雨的屋舍作为换马的报酬,反正石材和木材也都是匈奴人采集的,她只需要去到匈奴人的营地,用系统去选位置并创建建造任务:可谓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除此以外,考虑到他们的正西面没有屏障,若有敌军袭来无所依靠,谢乔还为他们在西面稍远一些的地方建造了一座较短的二级长城。她用这座二级长城换到了一百只小羊羔和一百头小牛犊。
部队招募完毕,还需要投入训练和进行一定的实战。这期间,谢乔除了部曲在玉门关的校场训练以外,还让梁汾领着骑兵出关,扫荡贼寇、护送商旅、打探黄意的下落。关内她地盘上的贼寇悉数荡平,只能去关外刷刷“小怪”升级了。
也不怕遭遇冯燕部,全骑兵机动性好,而且有匈奴人做邻居,谢乔能借到两三千骑兵御敌,不惧冯燕部深追。谢乔反而还怕碰不见。
然而事实确是真的碰不见。
梁汾领着骑兵几乎辐散出去关外两百里,谢乔也一道去过几次,关外大片的区域跑图,[全图]上几乎都快全点亮了,仍然没有半点下落。
转机出现在三个月后,西凉入秋之际。
一小队从西域死里逃生跑回来的商人进了玉门关,关内的守军如往常一样接待他们,并向他们打探西域的消息。他们的商队本来生意做成,收获满满,满载而归,却在距此约三百里的菖蒲海遭到了一支部曲的袭击与劫掠。他们跳进密林中才侥幸脱险。
而这支部队,非西域人的长相和服饰,也非匈奴人,而是与他们说一样话的汉人。
听到这个消息的谢乔心情振奋,三百里外的汉人部曲,那就只能是冯燕部了。
黄意若还活着,他一定在那里!
事不宜迟,她立即与梁汾商议出发,提点军马,带上辎重,并再此与“邻居”匈奴勺夏部族借调三千骑兵。以压倒性的军力才更有可能给敌军造成心理上的冲击,胜也胜得更容易。
军马整顿完毕,谢乔跨上战马,领着浩浩荡荡的骑兵,向三百里外的菖蒲海,即今日的罗布泊进发。
……
马鸿四下看看,确认没有人后,偷偷钻进了帐篷里,他抬手推了推地上躺的人,小声喊:“黄先生。”
黄意机敏地睁开眼睛。一双眼,眼窝深陷,身上受得皮包骨,而脸上的伤疤好了破,破了好,已经结成了厚厚的瘢痕,与往日里平滑的皮肤全然不同。
这几个月来,他度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求死不能。日日被冯燕折磨,鞭打、铁烙、扔进湖中窒息,每一日过后都只能剩半条命。
最开始,他绝望到连咬舌自尽的力气都抽不出来了。无数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半只脚踏进鬼门关,可终归没有死成。他想,这是自己命大。一日复一日,他渐渐萌生出活下去的念头,这样的念头如种子般生根发芽,越来越强烈。他要活,他要好好的活!既然他命大,不止要活,他还要干点大事!
马鸿是最开始被冯燕派服的人。当时黄意被鞭笞得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是马鸿喂了他一口热疙瘩汤。黄意弥留之际想,这是个善良的人,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
夜里没人的时候,黄意轻声问了一句:“你可是龙勒县人士?”
马鸿点点头。
“娶妻生子了吗?”黄意又问。
马鸿继续点头。
“你妻儿皆在龙勒城,难道你此生都不想再见到吗?”
这话一问出去,马鸿双眼控制不住地盈满眼眶,而后,一个大男人擦着眼泪呜咽地哭了起来。他是被迫入伍的,县尉陆勘勒令城中青壮投军,若是不遂其意,将征收高额防税,这等于将他家的生路堵死,只得从戎入伍这一条路,不得不与家人分别。从前即使在玉门关外的营地,数十里之隔,也不得回乡探亲,而是已经远隔数百里,何日归期,不得而知。
“玉门关已为官军所据,冯燕只敢遁逃至此,不敢再回去了。若你听我的,我带你回龙勒。”黄意说。
听见这话,马鸿努力止住抽泣,隔着一层泪光看他,不太敢相信,“回去?”
“不错,只要你信我,我一定能带你回去。”黄意诚恳坚定地说。
马鸿正色问:“黄先生,需要我怎么做?”
逃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为了防止他站起来,冯燕杖断了他的腿筋和骨头,他现在站不得,骑不得。即使在旁人的帮助下勉强出逃,也会被抓回来,牵连他人送命。
派旁人逃出去,去玉门关送信也不可能,他清楚关内的真实军力,谢县长并不具备赢下这支部曲的实力,双方的军力太过悬殊,只会给她徒增麻烦。
他想做点大的,一劳永逸的。
为此,这几个月来,他除了饱受折磨外,脑子里一直在盘算这桩事,现在时机已然成熟了。就是今日。
黄意了解到,这支部曲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卒都和马鸿一样,是龙勒县的本分百姓。还有三分之一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冯燕本来的私人部曲,有关内的难民,有一支一百骑的羌骑兵,这是冯燕部下最精锐的一股,战力也是最强的。
部曲的头目,除了冯燕本人,还有一名裨将,一名军司马,两名曲长,往下各级基层军官皆是冯燕的亲信,唯其命是从。所以黄意能争取到的,只能是最底层的兵卒。
这几个月以来,黄意便以马鸿为点,谨慎地往外辐射。先从相识的同乡同族开始,从有家人眷属的开始,以“还家”为切入点,慢慢地发展壮大。到今天为止,马鸿统计到的总人数超过了百人。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黄意甚至想秘密地策反五百人,求万无一失。但时间等不及了,冯燕大约看他活得好好的,不解气,愈发加大了折磨的力度。他感受到自己快要到达可以承受的极限值了。说不定哪天就撑不住了,他是这帮儿郎的精神支柱,一旦他撑不住倒下去,秘密组织必将土崩瓦解不复存在,数月的努力就将悉数付诸东流。
是以,黄意下定了决心,就在今天。
他们的目标,是在尽可能短的同一时间内控制、或除掉部曲的头目,但需要格外提防那支战斗力高、死脑筋的羌骑兵。
而内在短时间内,将部曲头目聚集在一处的东西有一样,敌情。
冯燕日日都会派遣斥候,散到周围侦察营地附近的情况。斥候中间便有黄意的人,他偷偷通过马鸿将斥候应该发现的情报先行传递到了对方手中。
“黄先生,一切都按你的吩咐准备妥当了。”马鸿附耳小声说。
黄意闻声后,小幅度地点点头,身上的伤势不支持他做更剧烈的举动。
不多时,一名斥候骑兵快马加鞭,冲入营寨汇报,大声疾呼:“紧急军情!有紧急军情!”
一名出帐巡查的曲长拦住他,严肃紧张地询问:“什么紧急军情,速速报来。”
斥候大口大口地喘气,稍稍能说话后,开口:“不好了!北边十里地,发现一股匈奴骑兵正往此地而来。”
“你看清了?果真是匈奴人?”
“千真万确,是匈奴骑兵。”
曲长倒吸一口凉气,立即吩咐部从:“快去请冯校尉,陈军司!”
一刻钟之后,冯燕等人悉数聚在军帐之内,商讨策略。
军司马陈糠谨慎地问:“匈奴人有多少?”
“约摸五十骑。”斥候回到。
军帐内的头目彼此看了对方一眼,这实在是一个尴尬的数字。这五十骑不一定是奔着营地来的,可能只是四处搜刮劫掠沿途的聚落。但偏偏是五十骑,如果再少些人马,二三十骑,可以直接派遣骑兵围而全歼之。五十骑就有杀出重围,通风报信的可能。
可若是直接弃寨而走,未免也太可惜。菖蒲海这一带,水源充裕,水草丰茂,生长着不少野果野菜,是栖身之佳地,营地也是好不容易建造的。
军帐内陷入了去或留的讨论中,与此同时,马鸿领着被策反的兄弟,从各个方向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军帐,手中按着武器,蓄势待发。
冯燕思考良久,拿定了主意,“我们撤。匈奴人马匹精良,射术超凡,一旦泄露踪迹,双方交锋,我们必败无疑。你们可速去准备动身,我尚有一事要办。”
说罢,冯燕快步冲出军帐,快步而去。
这突来的变故,军帐外正欲动手的军士面面相觑。眼看帐内的人就要散出来,马鸿当机立断,挥手下令动手。
冯燕三步并作两步,走近僻静处的一座军帐,揭开布帘,凝视着地上的黄意。双腿失去行动能力的黄意听见动静,睁开眼睛,迎来了一双充满杀气的目光。
“黄意,今日就是你的死期了。”冯燕抽出腰间的佩剑。
此番撤离菖蒲海,他不打算再带着这累赘了,至于折磨他,一开始他能以此为乐,但时间一长,他渐渐失去了兴趣。既然没用了,那现在他就亲手砍了这奸贼的脑袋,祭奠从兄的亡灵。
冯燕双手倒持剑,对准黄意的咽喉,发了狠,决绝地刺杀下去。
眼看着刺开的剑尖,黄意双眼惊恐,人有急智,上身竟然翻转过去,避开了刺击。冯燕刺下的力道之大,剑刃生生入地三寸。
冯燕怒而拔剑。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黄意摸出了藏在腰后的匕首,用尽全身力气,扎进了他的小腿。他咬着牙,发了狠地一旋刀柄,刀刃挑开血肉。
冯燕小腿剧痛无比,痛地脚上失衡,直接往后摔在地上。黄意乘势接近他的身体,双腿失去了行动的能力,但他还有双臂能用,他一手抓住冯燕的脑袋,另一只手握紧匕首,往他的胸口狠狠刺去。
即使一时大意,但冯燕的反应并不慢,他看到朝他刺来的刀刃,顾不得什么,徒手接住。双方在地上抢夺着匕首,冯燕虽是武人,但他抓的是刀刃,刀锋划开皮肉带来的疼痛使他不敢太过用力。黄意虽身体孱弱,但他手攥的是刀柄,他的意志力从没有一刻比现在更坚定。他只做这一件事,那就是宰了他!
长时间的肉搏,黄意渐渐脱力,冯燕的手掌的肉也被刀割得稀巴烂,血流不止,他发了狠地争抢,匕首被甩飞了出去。情势飞转直下,双方拼了命朝对方扑去。
当谢乔领着三千匈奴骑兵赶到菖蒲海边缘的营地时,似乎爆发了内讧,骑兵散开,迅速包围了整个营地。
面对如此悬殊的军力,再加上大部分头目已被除掉,营地内部曲悉数投降。一队剽悍的骑兵妄图冲出重围,弓骑兵万箭齐发,将这支骑兵射得七零八落,只能束手就擒。
谢乔通过俘虏打探黄意的下落,得知这场内讧原来正是他一手策反的,裨将、军司马、曲长等头目皆已被斩首,唯一剩下的校尉冯燕下落不明。
当谢乔终于搜到那间僻静的军帐里,揭开帘布,触目惊心。
地上躺着两个男人,身后的男人双臂死死抱住前面男人的脖颈,臂膀压迫着对方颈部的大动脉,这是现代格斗中的裸绞动作,被裸绞的人已经窒息而死。
谢乔惊恐地俯下身,凑近一些,想进一步探查情况,辨认这两个人中有没有黄意。
后方面容尽毁的男人缓缓抬头,嗓音喑哑,说到:“主公……意,幸不辱命。”
作者有话要说
好了好了,结束,开启下一个副本。
ps:不会让他太惨的。感谢在2024-02-1322:01:13~2024-02-1423:56: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蘇瞳、无客、小淨、草木精微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