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第 35 章 天潢贵胄,宁有种...
空间隧洞的另一端,是司隶校尉部管辖的河南尹荥阳县城。
好消息,端点不再是臭气熏天的茅厕了,只是荥阳城中一面普通的墙壁。谢乔先骑着马从中出来,观察周围没有旁人,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后,随后再命部曲全都出来。
现在是非常时期,小街小巷几乎没有行人,也没有守城的官兵。谢乔猜测,城内官兵差役应该都被派去离县城不远的汜水关了。
荥阳只是一座小城,城区面积不大,四面甚至没有立起城墙。当然除了城小的因素以外,更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县城周围是山丘,虽然较为低矮,但足以成为屏障。黄河支流之一的汜水河从城前流过,也能起到一定的庇护作用。
之所以选择荥阳城作为传送的端点,谢乔是在回顾黄巾起义全过程、重要事件节点之后,基于多方面的考量才决定的。
原本定于三月初五发动的黄巾起义,由于雒阳城中叛徒的告密,不得不在仓促中提前到二月。
“大贤良师”张角将其天下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达万余人,小方数千人,每方设有一名渠帅统领。起义爆发伊始,黄巾军声势浩大,如同烈火燎烧着大汉王朝这株老病的参天枯树。
动乱爆发后,天下各地的黄巾军纷纷攻入官府,杀死官吏,焚烧官府,四海为之震动。
黄巾军势如破竹,从北边的冀州、东边的豫州颍川、南边的荆州南阳三个方向对雒阳形成合围之势。
汉灵帝惊慌不已,连忙将时任河南尹的何进,也就是何皇后的兄长,任命为大将军,令其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稳固住京畿附近的防御,并把守住雒阳城四面的八大关隘,分置八关都尉。
这件事发生在三月,也就是差不多谢乔来的这会儿。
而后,汉朝的统治阶级稍稍镇定了一些,开始组织对黄巾军的反扑和剿灭。先是由皇甫嵩上疏,请求汉灵帝解除对清流士人的禁锢,预防黄巾与党人走向联合,否则大汉朝廷将彻底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汉灵帝迫于压力,采纳意见,宣布大赦天下党人,并发兵前往镇压叛乱。
从雒阳出发剿贼的汉军共有三支:北中郎将卢植率领的北军五校,与护乌桓中郎将宗员统领的乌桓兵,共同前往河北冀州,进攻张角亲自统领的精锐主力。左中郞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支部曲,东出京畿,先合力进攻豫州颍川一带的黄巾军,因为这是雒阳城最大的威胁。
五月,皇甫嵩部、朱儁部受挫,被迫入驻长社县城防守。而后皇甫嵩以火攻,出其不意,并与支援赶到的曹操部成功击败了颍川的黄巾渠帅波才,基本解除了雒阳东面的威胁。随后,皇甫嵩部与朱儁部兵分两路。
六月,朱儁南下,与当地兵马合力进攻占据南阳郡宛城的黄巾军,当时孙坚便在朱儁阵中。然而宛城坚城深池,朱儁部在此陷入苦战,宛城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双方互有胜负,黄巾军几易其帅,负隅顽抗。直至第二年春天,朱儁才彻底平定宛城一带,班师回朝。
皇甫嵩则率部北上应对东郡黄巾军。八月()?(),
其麾下护军司马傅燮大展神威?()???%?%??()?(),
如开挂一般()?(),
生擒卜巳、张伯、梁仲宁等黄巾渠帅()?(),
位居首功,再在地方势力程昱等人的襄助下,迅速平定了东郡一带的动乱。
而实际上,全盘战局最艰难的要数黄河以北的冀州,卢植面对的是十余万黄巾精锐,由张角三兄弟亲自统率,声势浩大,凝聚力极强。但卢植正是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连战连胜,并于六月,将张角本部围困在广宗县城。刘备此时便在卢植阵中,但这会儿应当还只是说不上话的军中小吏。然而,就在卢植修筑防御工事,建造云梯准备攻城之际,汉灵帝派来的宦官左丰视察至此。身为名流大儒,卢植不愿向左丰行贿,于是被记恨污告作战不利,被囚车押往雒阳问罪。
随后,朝廷任命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的位置,结果仍然战事不利被免职。朝廷遂令刚刚平定东郡的皇甫嵩继续北上冀州,于十月,终于大破黄巾。后续斩杀张梁、张宝,并下令将病死的张角开棺戮尸。
至此,轰轰烈烈持续了一年的黄巾之乱告一段落。
纵观黄巾之乱的大事记,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朝廷军整体上是节节胜利的。是以,谢乔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那就是在重要的节点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立功。用通俗点的说法,叫刷存在感。
三百骑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不指望立大功,但她必须要用最小的人力,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万万马虎不得。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对人。
平息这场黄巾之乱,汉末三杰皇甫嵩、朱儁、卢植可谓是各显神威,但三个人各有优劣,跟对人无疑是很关键。
朱儁起于微末,性格上较为强势,可能会难以相与。
卢植的话,谨慎考虑,因为他过于耿直,所以会遭到宦官的构陷,自身尚且难保。
谢乔还比较倾向于皇甫嵩,足智多谋,有能力,善战,堪称这场平息黄巾大乱的mvp选手。而且他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不贪功,甚至还推功让功。破长社之围,大败波才部后,皇甫嵩便主动将功劳推给朱儁,使其能封侯拜将。史书上记载,皇甫嵩部进攻东郡时,麾下傅燮如开挂一般,生擒卜巳、张伯、梁仲宁等黄巾渠帅,位居首功,谢乔猜测可能也有他让功的嫌疑,毕竟傅燮此前也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总而言之一句话,皇甫嵩仁厚,随他作战,只要有功,他不会瞒报不报,甚至还可能让功多报。皇甫嵩部先后平颍川、收东郡,最后再北上,连平三州之地,跟着他能经历更多战役,存在感刷满。实是最佳人选。
所以谢乔选在荥阳蹲他。
需要在这里等,因为如果主动领着部曲往雒阳投军,就身不由己了,全得听从上级的命令,说不定就地被安排在雒阳驻防,寸功难建。
这是她精挑细选的地点,因为从雒阳出发,大军开赴豫州颍川郡一带,荥阳的汜水关是一条捷径。
汜水关即虎牢关,出虎牢关以东就是广袤平坦的华北平原,黄巾之乱的主战场之一。
谢乔此行,除了立功,刷到经验以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可以的话,尝试将逃难的百姓、黄巾军中的无辜之人送入荥阳城中的空间通道,送入西凉,转化为自己的子民。
被朝廷冠以“黄巾乱贼()?()”
的绝大部分人其实本性都不坏,只是土地兼并日益严峻、上层阶级残暴统治、天灾人祸不断,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生存堪忧,而恰在这时,张角宣扬的“太平道()?()”
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从黑暗中照来了一缕曙光。
但在统治者的眼中,只要头带黄巾,他们就是十恶不赦之徒,罪无可赦。即使是皇甫嵩这样较为清明仁厚的官员,在战胜冀州的黄巾后,仍然俘杀十余万黄巾,将十万俘虏的尸骨筑成了“京观?()?[(.)]???????()?()”
,威服天下。
一旦头裹黄巾便只有死路一条,朱儁在围攻宛城的黄巾时,城内黄巾渠帅韩忠尝试投降,却被朱儁断然拒绝,势将黄巾贼悉数剿杀。
既然是死,那不如送去西凉,毕竟大西凉最缺的就是人。
谢乔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前几个月在匈奴人的帮助下大兴土木,日夜不停地建造屋舍,就是为了未来容纳更多的人口,提前与关内诸侯抢人口,弥补差距。
一旦人口富足,生产力水平自然是蹭蹭往上涨。谢乔能利用系统【商店】购买粮食,解决前期食物不足的问题。
此行,谢乔带上了麾下全部的十五支[西凉弓骑]和六支[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需要冲阵,所以尽数配备上了崭新的铁铠铁盔,手持长矛,马披马铠。而西凉弓骑是远程部队,身背长弓,马鞍上挂箭壶,穿负重较为轻盈的皮甲,具有更高的机动性。
西凉铁骑唯一需要怕的,就是敌军的长枪阵,长枪一立,骑兵陷入其中,去多少损失多少。但以百姓为基础的黄巾军不可能训练出长枪的,所以无需担心,面对黄巾军,西凉铁骑没有天敌。
这两支部队都是谢乔的宝贝疙瘩,她要充分利用高机动性的特点,攻城什么的、肉搏之类尽可能避免,她可以主动去领长途奔袭、追亡逐北之类的战斗任务。
除了通过【部曲】功能招募的骑兵外,谢乔其实还想带上归附自己的羌人。尤其是冯悉之前的那十七名羌卫,个个凶悍勇猛,战斗力爆表且浑身是胆不怕死,很适合留在身边做扈从,护卫安全。还有那几十名羌骑,无论是骑射,还是马上的武艺,均要强于她的西凉弓骑和西凉铁骑。
但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东汉王朝对西羌持续数十年的战争,双方几乎结下难以弥合的世仇。羌人的外貌和生活习性与汉人有较大差异,不易隐藏,很容易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抓到并以此攻讦,尤其是无利不起早的宦官,说不定会污她同羌人勾结。
谢乔求官心切,在政治上不能有半分污点,只能选择不带,留他们驻守西凉。
除了部曲外,谢乔的随行人员,还有梁汾、极支辽、何颙和谢适等四人。
梁汾自然是必带上的,他拥有技能[骑将
]()?(),
当他率领骑兵部队时()?(),
能使骑兵部队全属性都提升1点?[(.)]???*?*??()?(),
而此次又全是骑兵部队()?(),
可谓是完美契合。
带极支辽是因为答应了毋格。谢乔发现果如毋格所说,极支辽好用,武力也不俗,即使是跟梁汾角力也只是稍稍逊色一些。就是他这胆子实在不敢恭维,难怪当时经不住梁汾的威吓。
至于何颙,还没有正式招募到他,但谢乔和他有了不浅的交情。他熟悉中原一带,且与朝中不少士人贤才交好,谢乔若想结交,他能从旁引荐。再一个,让他看看朝廷的昏庸无道,看看“汉祚将倾”的迹象,他也能彻底死心,便于招募。
考虑到可能需要通过[空间传送符]转移流民和黄巾,所以谢乔带上了机灵的谢适,他不去战场,只是留在端点附近接应、随机应变。
最后是部曲的粮草军需问题。
古时行军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过有系统提供的便利,谢乔做起来要容易得多。
首先她能通过【商店】直接用五铢钱购买到诸如大米、小米、面粉等在内的主食;其次,带上了她的全部[高级神奇土壤],共计二十二块,以及生长速度最快的作物种子,比如小白菜,放置土地后种上去,四天时间她的部曲就能吃到新鲜蔬菜了;最后,是她的【背包】格子能直接贮存十几吨的补给。在出发之前,谢乔特意让食肆的庖厨刘蕙他们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烙了一种蓬软且肉巨多的馅饼,储存在【背包】里。一张馅饼的质量大约是80克,一个格子便能放下一万两千五百张馅饼。
谢乔一口气拿了八个格子来储存馅饼,约十万张饼。格子里没有时间的流逝,馅饼不会变硬,甚至还能保温。把热乎的馅饼从格子里取出来就能直接给军士们直接吃,无需生火做饭,非常便捷。
当然,馅饼虽然多达十余万张,也不能顿顿吃,毕竟三百来号人呢,隔三差五吃一顿打打牙祭还是不错的,馅饼里的肉又香分量又足。
其实,随军作战肯定是能吃到朝廷发放的军粮的,谢乔也打算这样去做。不过她还是得留后手,粮草太重要了,不能全然寄托他人,除了自己谁也靠不住。反董联盟兴起之际,孙坚在前线奋勇杀敌,就是因为袁术怕他抢夺头功,故意克扣粮草,险些兵败垂成。
以史为鉴,谢乔深知自力更生,方才能丰衣足食。
所以抵达荥阳城的第一时间,谢乔就是先在山体边寻一片僻静之处,放置下二十二块[高级神奇土壤],并种上小菜。
不确定皇甫嵩部哪天会从虎牢关经过,是以种上生长速度最快的作物,随时能够收割走。
垦地种菜,极支辽十分乐意去做这件事,甚至跃跃欲试。去年在长城外的营地附近,他就自己动手种出了一茬麦子,第一次体会到了种植的乐趣。小小的种子埋进地里,最后能收获这么多的粮食,比放牧养大羊羔快多了,而且收割麦子之后,麦秆还能用来生火、喂马,太有意思了。当然,他目前还只在谢乔赠予的神奇土壤上种成功过,之前在河边垦的田地里种的大白菜,因为忘了去灌溉直接被太阳晒死
了,这让他心痛不已。而且勒节种的葡萄就在旁边,他平时照料自己葡萄的时候,居然顺便也不帮他浇浇水,简直可恶至极。
垦地种植的事交给极支辽去做了,谢乔再将格子里的营帐取出来,依山结营。还有一件紧要的事,就是在山间开辟出一条路,便于外面的百姓进来,他们否则只能从被军士把守的虎牢关通过。
有【舆图】的帮助,侦察地形变得很容易。
荥阳城四方的山体低矮,至多不过十几米的高度,大军无法通行,战马无法上山,但山间自有崎岖小路,人还是能爬进爬出的。谢乔需要做的,就是沿途做好标记。
穿过荥阳城往东的这片山,就是汜水,汜水河在这里自南向北流过,往北走两三里地就是黄河,谢乔用肉眼就能两河的交汇口。汜水河面不宽,约摸宽度大概在十来米左右,南边上游约三里地,一座木桥横跨两岸,木桥西边自然就是汜水关虎牢关,而东边便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
做好记号后,谢乔原路折返。
部曲驻扎在荥阳城内,并未引起大多的关注,因为当前天下大乱,汉灵帝已然下令准许全国各地自行募义兵,抵御黄巾乱贼。只要他们不头裹黄巾,不干杀烧劫掠的事情,就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当[高级神奇土壤]收获了两茬,也就是过了大概八天的时间后,谢乔派出去侦察情报的军士回来报信,雒阳方向,一大支数万人的部曲正往此地浩浩荡荡而来。先头部队的军旗上,一面绣着“漢”
,一面纹着“皇甫”
字样。
是了。
谢乔当即命令部曲开拔,收回营帐和神奇土壤,将谢适单独安顿在荥阳城。虽然人生地不熟,但谢乔给他留了铜钱,若实在遇到险情,还能直接跳入端点中紧急避险。
为了两军之间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谢乔与何颙一道,暂时先脱离骑兵军阵,望皇甫嵩军前赶来。
何颙当年在雒阳城中,虽与皇甫嵩交往不深,但也算是旧识,谢乔需要充分利用他的身份,作为自己打入官场中上层阶级的敲门砖。
将旗之下,身着戎装的皇甫嵩远远看见两骑,心生纳闷,待近前些后,他终于辨认出了其中一人,何伯求。
皇甫嵩抬手示意暂缓行军,主动驱马出迎。
双方马头相距三米,何颙先行拱手揖礼,“义真兄,别来无恙。”
“伯求贤弟。”
皇甫嵩微笑着回礼。
随后纳闷他旁边英气的女子,“这位是?”
谢乔穿一身戎装,披轻甲,头上没戴铁盔。那东西实在太重了,又没有做内衬,戴起来太沉,她暂时用不上。她只绑了一条深色头巾,武人都是这样的装束。
“下官敦煌郡龙勒县长,谢乔,字昭奕。”谢乔从容地自报家门。
她继续说:“下官闻听中原有变,遂召集乡勇,特来勤王。”
二月初黄巾起义爆发,现在是三月中下旬,时间上是完全合理的。当然,如果要深究,查问沿途关隘的守军,是查不到谢乔一行的行踪的。但现在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是黄巾贼
()?(),
没有人会在意这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果然()?(),
皇甫嵩并未起疑()?(),
脸上反而肃然起敬?[(.)]???$?$??()?(),
朝谢乔拱手,赞许道:“敦煌距此数千里之遥,谢县长竟为国为民,远道而来,真国之义士也。”
“下官愧不敢当。”谢乔假个马嘎谦虚道。
这时,一旁的何颙接过话,“义真兄或许不知,去年贤弟游历西凉时,入龙勒城,亲眼所见,谢县长治下之龙勒县一改颓势,百姓安居,粮食丰收,境内寇贼扫尽,政绩斐然。”
“伯求,此话不足道也。”谢乔摆摆手,假个马嘎地劝止他说下去,极尽谦逊,演技无敌。
其实在过来之前,谢乔便与何颙提前打过一些格式。
何颙虽然没有正式招募到账下,但相处融洽,在榆安官学授课时,他还和谢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一度以外谢均就是谢乔的亲弟弟,因为同姓谢。总而言之,何颙算半个自己人,一起吃过饭喝过酒,很好说话,为人仗义。
果不其然,在精湛的演技下,皇甫嵩赞许点点头,再度给出了评价,“谢县长真贤才。”
他忽然想起大事,神色肃然起来,“国家危难,此非闲谈之时,昭奕账下部曲现在何处?黄巾势大,随我东去剿贼,如何?”
皇甫嵩主动称呼她的表字了,证明得到了认可。
谢乔藏住喜悦,“下官正有此意。”
这时候,由梁汾统领的三百骑兵自远处林间转出来。
为了不过多引起关注,谢乔已经将骑兵本来的制式军服,换成了粗布衣服,以此来表明她不是提前募兵,另有别的想法。
西凉骑兵身跨高头大马,经过训练之后,气质完全不一样,与仓促组织起来的普通乡勇还是有些许区别的。
“西凉马军,如此雄壮。”皇甫嵩并未多疑,见到军容后由衷地说。
谢乔义正言辞地回应:“谢某定当全力以赴,剿灭逆贼。”
黄巾起义在某种程度上有其正义的一面。但谢乔目前的身份,在这个位置上,政治立场很重要,屁股要坐对地方。
三百西凉铁骑汇入皇甫嵩的大军,共计两万余人马,浩浩荡荡,一齐过虎牢关,渡汜水,驰往豫州地界。
出虎牢关,便是豫州的颍川郡。作为中原大郡的颍川,共辖十七县,郡治在阳翟城,此时半数县已陷落于黄巾之手。
整个豫州地界的黄巾由渠帅波才指挥,号称十万之众。而皇甫嵩部与朱儁部总计只有四万余,光从人数上看就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更不要说士气了。大乱伊始,黄巾攻势凶猛,人多势众,更有信仰的支撑,毕竟“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喊得响亮,鼓舞人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他们打了鸡血似的不要命。就像系统用上海五套房诱惑她,她也抛头颅洒热血地去干了。
所以面对势头正盛的黄巾,朝廷军前期是讨不到便宜的,就像史书记载的一样,皇甫嵩、朱儁两部首战不利,将被迫转入长社县城防守。
谢乔麾下只有三百人,对整体的战局影响不大。她虽是汉
朝官员()?(),
却有私心?()_[(.)]?8??╬?╬?()?(),
不想太损耗掉自己的士兵()?(),
毕竟募兵训练不易。是以()?(),
当下她不会傻到去做什么力挽狂澜的事情,只是低调随从,伺机寻找机会。
出虎牢关的第二日,天色已晚,皇甫嵩下令安营扎寨。
火炬如林,左中郎将皇甫嵩稳坐中军帐,各参军、军司马、各部校尉、义军首脑分列左右。军情舆图铺在案前,皇甫嵩已经定好了下一步进攻的目标,颍水边上的阳城。
斥候呈上军报,阳城虽城郭残破,但城中约有两万余黄巾,夺去城中府兵武器,据城而守,势头正盛。
“再探再报。”皇甫嵩冷静地命令。
斥候一拜,领命去了。
他抬起目光,看向两侧的谋士武将,“诸位有何高见?”
“依末将看来,阳城黄巾贼寇,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末将愿领本部铁骑为先锋,冲入城中为将军开道。”越骑校尉于巽站出来请缨。
谢乔站在他对面这一侧,目光自然而然落在了他身上。看起来年轻,二十多不到三十岁,一身的傲气。从装束上来判断,大概是京师的宿卫,天子的亲兵,所以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些起于微末之间的草寇。
皇甫嵩往下压了压手,“于校尉,切莫莽撞轻敌。”
俄顷,又有斥候回报,除了阳城的两万黄巾外,北部阳城山、颍水西南岸、阳城东面还有三处黄巾的营寨,各有数千人马。四地相去不远,互为掎角之势,一处被围,其余三处必能支援。
若是贸然围攻阳城,另外三处黄巾将从三个方向赶到,将朝廷军围困于阳城外、颍水北岸。
中军帐内,纷纷议论起来,争执不下,你有道理,我比你更有道理,一时没有定论。
皇甫嵩捋着长髯,冷静沉思片刻,脑海里有了主意。
“列位,”他站起来,声音沉稳有力,中军帐瞬间安静了下来,“我有一计,诸位看看如何。”
他指着舆图,“四地互为犄角,各有倚仗,我军大可反其道而行之。佯造声势,大肆进攻阳城,实则于途设伏,各据点若弃寨驰援,伏兵可袭而破之,阳城乱贼则如困兽。”
皇甫嵩话一出口,所有人愣了片刻,目光纷纷投在舆图上,判断其可行性。
就连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的谢乔也忍不住瞠目结舌,好家伙,这不是我军的围点打援战术吗?围住一个城镇的敌人以之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增援,但真实战略意图是攻击增援的敌人并达到歼灭援敌。当然,历史上孙膑的“围魏救赵”也是一个围点打援的例子。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通过斥候的军报想出此法,可见确实是天生的谋略家。
“贼寇据寨而守,强行攻寨难免伤亡过大,此可谓引蛇出洞,击蛇七寸,援贼被我伏击,必仓皇逃窜。”
“使君真妙计也!”
“妙哉妙哉,我部定能大破黄巾,首立奇功!”
……
一时间,军帐内,恭维奉承之声不绝于耳。
谢乔默默听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表示。当前的历史没
有太多的改变,她知道史实,皇甫嵩首战是会吃瘪的。虽然这诚为妙计,但很明显他们低估了前期黄巾军的战斗力,大意轻敌大概就是失败的原因。()?()
剿贼刻不容缓,大军行动即定于明日,皇甫嵩连夜展开部署。()?()
他本人将亲率战斗力较弱的八千军马开赴颍水之岸,佯攻阳城,实为诱敌。再令军中各支骁锐尽伏兵于必经之途,以逸待劳。
?本作者宋公子晏提醒您《[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
随后,皇甫嵩的目光看向了谢乔和她身旁的一名年轻将领,“阳城山下的贼寇,共有两条道通往阳城,宣平、昭奕,你二人各率本部兵马,伏而击之,互为支援。”()?()
“末将领命。”长水校尉陈靖拱手朗声道,声如惊雷。
谢乔被这近在耳畔的动静险些吓了一跳,也拱手接令。
皇甫嵩想了想,又说:“昭奕,你部仅三百骑,唯恐人手不足,我再拨你三百。”
“三百足矣,无需增补。”谢乔婉拒。
倒不是自大,她只是想单独行动,否则没有暗中操作的空间。有别的军队跟着,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
皇甫嵩点点头,提醒道:“小心行事。”
“定不服使君所望。”谢乔豪气地抱拳。
大军出征前,皇甫嵩被汉灵帝任命为左中郎将,持节。奉天子之命持节,即可称为使君。
回营帐后,谢乔嘱咐麾下军士都睡个好觉,养足精神。清晨天一亮,她领着人马径直奔赴战场了。
从北面的阳城山出发入阳城,有东西两条道,东道较窄,道路隐蔽,虽然较近,但大军通行不会太快。西道为官道,道路畅通,宜大规模行军,只是弯岔较多,稍绕一些。
拿不准黄巾会从哪路过,只能两道皆设伏。谢乔同长水校尉陈靖商议,她去伏西道,陈靖引兵伏东道。一方遇敌,另一方支援。
但在交谈中,谢乔发现陈靖对她的态度并不友好,甚至有些不屑。
谢乔倒是大气,懒得跟他计较,做自己该做的就行了。无外乎就是看不起她呗,毕竟长水校尉是品衔不低的官职,秩比二千石,前途无量。远不是她一个小小三四百石的偏远县长能够比拟的。大概是皇甫嵩让陈靖和她去执行相同的任务觉得心里不平衡吧。
西道是畅通的官道,虽然路面一般,但宽度大约相当于谢乔原世界的双向双车道。道路宽敞平坦好啊,方便她的弓骑兵放风筝,方便她的西凉铁骑冲阵。但前提是山寨的黄巾会走这条路。
谢乔先命令骑兵悉数退入道路两旁的树林,梁汾和她各领一部,她领重骑兵,梁汾领更需要临场指挥的弓骑兵。
部曲偃旗息鼓,静待变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到了饭点。但野外伏兵不宜生火煮饭,会暴露行踪,谢乔索性取出【背包】格子的肉馅饼,分发给军士作为午饭。馅饼给到每个人手上,拿在手上,还在冒着热气。
前两日,谢乔都是吃的皇甫嵩分派的军粮,火头军烹煮的饭食实在难吃,若不是旁人看着,她真咽不下去。还是刘婶她们烙的馅饼好吃,肉大管饱,肉质鲜嫩,又
臭又硬的干馍她吃不了一点。这大概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吧。()?()
幸好没有同意皇甫嵩再给她分拨部曲,否则还得将馅饼分给他们吃。()?()
啃光一张大肉饼,谢乔擦了擦嘴角残留的油,意犹未尽。()?()
就在这时,有军士禀报,南方天空升起了笔直的狼烟。这是黄巾的紧急信号,应该是阳城被包围后,城内守军发起的求救。
?想看宋公子晏的《[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吗?请记住[]的域名[(.)]???%?%??
()?()
这么说的话,阳城山下的黄巾军应该要出动支援了。
谢乔打消了午睡片刻的念头,示意两旁士兵都打起精神来,并派遣一名骑兵作为斥候,去查探东道的情况。若是黄巾从东道而过,她好第一时间赶去支援。
阳城山下的黄巾军是四地中人数最少的,仅有两千余人,而陈靖麾下便有千人之众,增援不可能倾巢出动,若只出一千三四百人,陈靖一军便能对付,谢乔若是去得晚了,怕是连汤都喝不到了。
而且从谢乔对陈靖的观感来看,他看不起自己以及麾下这群穿颜色各不一样的粗布衣服的杂牌军,绝对会功劳揽尽,悄咪咪地吃独食。
但让谢乔万万没想到的是,斥候刚派出去一刻不到,静谧的官道上传来了沉闷厚重的脚步声。
谢乔遥遥望去,北边乌泱泱的人马自官道而来,头裹黄巾,来势汹汹,数量很可能超过了两千人。全往她这来了!
看来是她低估了黄巾的凝聚力,竟然倾巢出动了。
“你速速去通知长水校尉增援,黄巾贼寇走的西道。”谢乔吩咐一名骑兵。
这名军士领命,驾马奔了出去,直奔向十里地外的东道。
他寻到伏于道路两侧的长水营,滚鞍下马,拜在长水校尉陈靖面前,如实禀报,“陈校尉,两千贼寇尽往西道而来,请发兵支援。”
闻言,陈靖一惊,神色略显紧张,,急切地说:“贼寇竟然舍近路走远路,好,我已知悉,你可回去告知谢县长,我部即刻赶来!”
军士拱手再拜,跳上马回去复命了。
望着军士的身影消失在林中,陈靖的脸松垮下,嘴角轻轻勾起,而后往草里一趟,双手枕着头,优哉游哉地闭上了眼睛。小憩。
长水丞纳闷地问:“陈校尉这是何意?”他都要动身招呼兵卒开拔了。
“那谢乔,区区一县长,狂妄得很,全然不将我等放在眼里。三百足矣,无需增补说是,我便要看看她有多大能耐。”陈靖漫不经心地说。
“可若是贻误战机,回去如何同皇甫使君交差?”长水丞面露担忧。
虽然他们刚刚划入皇甫嵩部,但听闻皇甫嵩治军严明,令行禁止。
“我们这不是路上遇阻了吗?谁成想野地里还藏着一彪人马,”陈靖噗嗤笑出声,“让她先与黄巾斗,两千黄巾,够她那三百杂军喝一壶的了。斗得个两败俱伤,我等歇够了,再去坐收渔翁之利,岂不妙哉?”
另一端。
两千黄巾已然近在眼前,送信的军士都回来了,东面却迟迟不见陈靖的援军,谢乔一下就猜到了缘由。故意的。
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