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草原牧医[六零] 第335章

  …

  在外游牧三季的牧民,优先住上了土坯房。

  胡其图阿爸好奇地捏着灯绳观察了半天与绳相连的灯泡和电线,拽下灯绳。

  灯泡啪一声被点亮,他站在下面仰头盯着,不舍得移开视线。

  不一会儿功夫,眼眶渐红,竟流出泪来。

  塔米尔抱着毡子毯子柜子兴冲冲走进来,瞧见阿爸的样子,哎呀一声叫:

  “阿爸哭了呢?用上电了,感动的?”

  胡其图阿爸低头揉了揉眼睛,抹去眼泪,答道:

  “一直盯着看,眼睛疼呢。”

  第148章 谁?林小梅?

  第七生产队在吃肉诶!

  农大教授杜川生家的书房中, 实木家具暗沉沉的,但衬得房间庄严味儿十足。

  杜川生坐在茶桌一边的木椅上,一边握着大茶缸吸溜吸溜喝茶, 一边读报社总编王书筛选出的一批文章。

  因为是科学报刊, 稿件数量不多,所以《科学探索报》是半月刊报纸。就算是半月出刊,有时也会面临投稿文章不足的情况,导致一些优秀的老文章反复被刊登。

  在每一次出刊前,王书都会带着文章请多位首都各大院校的教授先审读, 教授们觉得可以了, 才敢定稿――专业科学报刊, 可不敢什么都往外登。

  杜川生教授便是这些审稿教授中的一员, 虽然只有不到40岁, 却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专业研究最资深的一位畜牧业教授。

  因为现在国家还处在吃喝管饱都困难的阶段,农业和牧业是绝对的支柱产业。哪怕是工业建设发展, 也要站在农业牧业站稳了的基础上才搞得动。

  是以这个时代的农业和牧业格外受重视,也因此,这几十年成为农牧业大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 农牧业的专家教授也格外受器重。他们是支撑国家发展, 默默无闻,却也最重要的一批技术支持者。

  因此, 每次稿件筛出来,德高望重的杜教授都会成为第一位读者,他的选择也将成为后续几位教授对稿件评价的风向标。

  王书坐在茶桌对面的木椅上,一边小声喝茶, 一边偷偷观察杜教授的表情。因为专业文稿筛选不易, 他特别害怕在杜教授脸上看到皱眉之类表情。

  阳光洒进来, 杜教授忽然放下茶杯,将手中的文稿又翻回第一页,重新阅读起来。

  没有了杜教授吸溜茶水的声音,室内便只闻稿纸摸索的沙沙声,王书瞧着杜教授表情有异,不由得好奇起他是在看哪一篇文章。

  看了一会儿,杜教授放下文稿,歪头陷入沉思。

  王书立即探头歪着脑袋去看文稿的标题,这才发现杜教授看的是《关于养牛你可能不知道的三件事!》。

  对这份文稿他有印象,投稿者的格式非常特别,与以往文稿的格式很不同,但对于重点内容的提取做得非常醒目,使阅读者一眼扫过去,还没仔细看内容,就能对整篇文稿在讲什么有个大致了解。

  作者还是年初开始在各报刊发文的新星作家,文笔很好,文章蕴含的精神内核也非常积极向上,十分符合当下时代旋律。

  当初看到林雪君的文章时,王书一下就认出了她。阅读时原本还担心她会用华丽的辞藻描述一些泛泛的牧场知识,却没想到她完全收起了自己的好文笔,尽使用一些最简单易懂、没有阅读门槛的词句,认真书写了养牛过程中最专业的注意大项――编辑完全不需要修订改正,这稿子就能直接刊登了给识字的牧民看。

  没有过于专业的生僻词句就是这点好,能直接当操作指南发表,他们这些编辑最喜欢的就是这类文章。既能留下来做专业资料提交,又能省却编辑修订麻烦直接录用刊载。

  当时王书心里就对林雪君这个人产生了浓浓的好感――

  一个人能收起自己之前一直被赞颂的优势文笔,设身处地为牧民思考,全心全意去创作一篇普世文章――任何识字的牧民都能看懂,看过后可以在工作生活中直接使用文稿中的专业技术,并受益――这样的人必定十分聪明,又足够真诚。

  王书正回忆着,杜教授忽然回神,望着王书问道:

  “这年轻人是第一次投稿?”

  “是第一次投稿,不过她同时投了两篇。”王书指了指杜教授手中文稿,“下面还有一篇讲苜蓿种植的。”

  “……”杜教授翻到下一篇,果然瞧见了林雪君的第二篇文章。

  读罢超长的标题,杜教授忍俊不禁。

  一个陌生人在阅读另一个人的文章时,虽然从未相识,却也可能通过文字达成精神上的默契对话――读者或许从未与作者讲过一句话,不知道对方的年纪、性别、胖或瘦,却在文章字句编织的世界里,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灵魂是否与自己共鸣。

  是以,有时‘你读过我的文字,便已成为我的知己了’。

  杜教授仔细阅读了两遍林雪君的《关于养牛你可能不知道的三件事!》,对于这个思维活跃、目的性强的创作者,隐约已经非常熟悉。

  《优质牧场紫花苜蓿的种植:关键点竟在此处!》这种标题,一看就是林雪君会写出来的。

  笑容在他面上一闪而逝,放下前面的稿件,他先快速通读一遍新文章,接着又仔仔细细重读第二遍。

  看得投入,忍不住念出声:

  “固土能力、改良土壤、抗旱、耐寒、产量……

  “营养价值……蛋白质……

  “一年两割为好,每次……

  “不耐湿……不能过量饲喂……”

  在阅读过程中,他照旧发现许多句子后面有数字小角标。翻到最后一页后,笔者仔细附上了角标处应有的补充解释,还有内容出处。

  

草原牧医[六零] 第335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