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 第449章 天大惊喜!

  郝强深知超级三元锂电池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急于将这项革命性技术公之于众。

  除非形势所迫,他更倾向于按原定计划,在2013年左右适时推出。

  目前,高级三元锂电池的性能已经相当出色,完全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种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显着优势,足以支撑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科技企业家,郝强当然希望尽快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

  不过,他同样明白,还是给自己留点底牌,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虽然没有推出,还是让研发团队继续完善超级三元锂电池的各项指标。

  郝强已经没有参与进去,靠科研团队,还是完善了不少。

  与此同时,郝强的商业布局也在稳步推进。

  他旗下的四家锂电公司正在积极收购全球范围内的优质锂矿资源,继续布局资源垄断,以确保未来产能扩张的原材料供应。

  这是一个耗资巨大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为此,公司计划在今年8月份启动b轮融资,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的加入。

  公司的副总裁江影已经开始与各大投资机构接触,为即将到来的融资做准备。

  去年6月份,投后总价值300亿元,融资了30亿元。

  一年时间,已经快把融资资金消化完了。

  她凭借丰富的金融经验和出色的沟通能力,正在为公司寻找最合适的投资伙伴。

  而郝强则把更多的精力继续投入到ebl光刻机的研发中。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

  转眼间,十天时光已经过去,来到了6月25日。

  对于韩清盈来说,这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顺利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正式毕业了。

  为了庆祝这个重要时刻,郝强特意在公司总部38楼的家中举办了一场温馨而私密的庆祝活动,成为了两人温馨的港湾。

  落地窗外,夕阳的余晖为整个房间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氛围。

  韩清盈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将继续负责公司的网站建设和员工互联网社区建设。

  夜晚时,

  “老婆,祝你顺利毕业!”郝强微笑着切开精心准备的蛋糕,蛋糕上镶嵌的草莓是韩清盈最喜欢的水果。

  他们选择了二人世界,并没有回香蜜湖别墅。

  “谢谢强哥!”韩清盈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她轻轻搂住郝强的脖子,在他脸颊上印下一个甜蜜的吻。

  两人享用完蛋糕后,韩清盈的眼神中突然多了一丝神秘,说道:“强哥,我有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我真的怀孕了!”

  郝强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啊,这可是大喜事啊!”

  他回想起上次韩清盈提到可能怀孕的事,但最近她没再提起,他还以为只是虚惊一场。

  此刻,这个好消息让他感到无比幸福和激动。

  他站起身,轻轻抱着她。

  韩清盈笑着解释道:“嘻嘻,其实两周前用早孕试纸就测出来了,但我想等到更加确定才告诉你。”

  郝强关切地说:“那么,明天做个全面检查。你的工作可以暂时放一放,现在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

  韩清盈莞尔一笑:“没事的呢,我可以继续在家里远程工作的,要不然,整天无所事事的,很无聊的。”

  郝强听后点了点头,他深知韩清盈不是那种娇气的人。

  让她没事可做,整天无所事事反而可能会影响她的心情。

  “那好吧,你自己把握,但一定要注意休息。”郝强温柔地说道。

  韩清盈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问:“强哥,你说咱们的孩子,会不会跟秋姐的一样,是龙凤胎呢?那样多有意思啊!”

  郝强忍俊不禁,笑着摇头:“不太可能吧,如果两次都中,那运气也太逆天了。”

  “哼,”韩清盈噘起嘴,“那可说不定呢。我也想要两个宝宝,一个像你,一个像我,多完美!”

  郝强打趣道:“那可以生两次嘛。”

  韩清盈皱起眉头:“可是秋姐说,生孩子很痛苦的,听起来跟刑罚似的。”

  “一回生,二回熟嘛。”郝强故作轻松地说。

  “我不信。”韩清盈狐疑地看着他,“你又没生过,怎么知道?”

  郝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外婆说的。她说生我舅舅时,都会自己找路出来,一点都不痛。”

  “真会瞎扯。”韩清盈笑得前仰后合。

  看着韩清盈笑靥如花的样子,郝强就放心了。

  他现在开始体会到当初秋雨晴怀孕时的心情了,各种担忧和疑虑接踵而至。

  韩清盈跟秋雨晴简直如出一辙,孩子还在肚子里,就开始畅想孩子的名字,翻阅各种育儿经,甚至开始挑选婴儿衣服,有时候还会突然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

  不管如何,郝强还是很有耐心地陪韩清盈聊这些。

  说实话,郝强心里也有点小期待,要是真的一次生俩,倒也不错。

  反正现在不缺钱,多几个孩子也无所谓,只要健康快乐就行。

  要不郝府150亩,房子那么多,自己财富那么多,谁来帮他败家。

  说起郝府,这个工程已经建造了一年半的时间。主体结构早已完工,目前正处于紧锣密鼓的装修阶段。

  与此同时,公司的高层和顶尖人才们拿到奖励的别墅后,也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装修工作。

  高层别墅小区被命名为“未来绿洲”,而普通员工的住宅小区则被称为“未来城”。

  郝强轻轻抚摸着韩清盈尚未显怀的腹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

  花龙村,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因为郝强的崛起而声名鹊起。

  作为世界首富的故乡,它已经成为了全国闻名的乡村,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

  甚至有人想在村里烧香拜神,祈求能够分享一丝郝强的运气。

  不过,为了保护村民的正常生活,特别是郝强父母的安宁,村里采取了严格的安保措施。

  如今的花龙村,已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入的地方了。

  整个住宅区域被围墙环绕,入口处安装了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

  非本村人想要混进去看看郝强家的旧居和别墅,简直是难如登天。

  这些措施虽然看似严格,但却为郝强的父母以及其他村民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安静生活环境。

  不明情况的外来民众,只能是白跑一趟了。

  “什么大老远来一趟,给我进去看一看呗。”这种话根本不是理由,这又不是村民邀请你来。

  有些自媒体,未经他人允许,想拍郝强家,就想蹭郝强的热点。

  在郝强家的带动下,全村形成了以种植蔬菜大棚和经营电动摩托车店为主的经济结构。

  除此之外,村集体还进行了多元化的外部投资,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花龙村的经济发展却是蒸蒸日上,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每家每户都有别墅了,车子也不少,比城里人香多了。

  就在不久前,人间烟火成功上市,给村民们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平均每家每户都赚到了十几万元,这在这个年代,在农村地区无疑是一笔巨款。

  本镇其他村的村民都很羡慕,都想把自家闺女嫁到花龙村。

  只不过,如今的花龙村,对外来媳妇都有较高的要求。

  村委制定的规则,外来媳妇学历越高,这家人越容易获得资源倾斜。

  从今年开始,嫁到花龙村的外来媳妇,只有达到本科学历,才获得村集体经济的分红份子。

  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全村未来发展问题。

  那种仅有容貌,在外面浪了几年,就想嫁给花龙村老实人的女人,想都别想。

  这个规则出来后,被镇里民众调侃:“哎呀,现在想嫁到花龙村,那可难咯,人家眼光可高了!”

  “哼,要不是郝强带领全村致富,那鬼村谁愿意去。”

  “麻的,人家现在diao了呀,家家户户资产过二百万元,家庭年收入普遍五十万元以上,有别墅住,有小车,搞学历歧视了,肯定看不上村姑了。”

  “我要是这么有钱,我也这么diao。早几年嫁过去的,都被人嘲笑,现在只有嫉妒的份。”

  “嘿,一人升天,全村得道。郝强那么有钱,都几千亿了,拿出一千亿分给全镇,一人都有一百万。”

  “你这话真搞笑,人家辛辛苦苦赚的钱,凭啥分给你。”

  “嫁不到花龙村,嫁到隔壁村也不错啊。说不定再过几年,隔壁村的单身汉眼光也高了。”

  ……

  目前,村里仍然保持着四千亩的蔬菜大棚规模。

  但随着人间烟火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村里的蔬菜供应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他们开始向邻近的村庄扩张,将蔬菜大棚的总面积扩大到了惊人的8000亩。

  除了满足人间烟火的需求外,花龙村的村民们还抓住机遇,开拓了新的市场。

  他们额外承包了一两千亩的蔬菜大棚,专门用于供应周边城市的新鲜蔬菜需求。

  经过不懈努力,花龙村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蔬菜销售渠道,成为了区域内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郝强最初制定的"本村蔬菜大棚需自家人动手种植"的规则也随之改变。

  只要村民能够自己动手致富,就给予充分的自由和支持。

  这几年来,花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显着的不是外在的经济繁荣,而是村民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

  在经商方面,他们已经从过去的畏首畏尾变得敢闯敢干。

  曾经的懒散好赌之风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种精神上的蜕变,才是花龙村真正的财富,也是郝强最为自豪的成就。

  ,!

  当初,他没有直接捐钱,就是怕给村民养成那种依赖他的思想。

  由于运输成本问题,像帝都、魔都这些地方的新鲜蔬菜,刚开始都是向附近的蔬菜商采购的,如今由花龙村的村民到这些城市周边承包土地,就地种植蔬菜,专门供应当地的人间烟火门店,多余的则投放到当地蔬菜市场。

  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运输成本高的问题,还确保了蔬菜的新鲜度,可谓一举多得。

  人间烟火对所收购的蔬菜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农药残留标准。

  他们的要求不仅仅是蔬菜收割时不超标,而是从种植的全过程就开始严格把控。

  有些蔬菜甚至要求完全不使用农药,这对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让带有人间烟火标签的蔬菜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往往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花龙村的村民们深知,遵守这些严格的种植规定不仅关系到个人利益,更关乎整个村庄的声誉和未来。

  如果有人不按规定种植蔬菜,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不仅人间烟火会拒绝收购,还会面临重罚,更要承受全村人的唾弃。

  在这样的氛围下,没有人敢铤而走险,因为那意味着失去在村里立足的资格。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句话在花龙村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每个村民都清楚地认识到,个人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整个集体的利益。

  这种集体意识不仅体现在经济活动中,也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村庄文化。

  当然,这跟全村村民经常参加各种培训也有极大关系。

  开电动摩托车店的村民,哪个季度不参加培训。

  在村里,各种培训也非常多,村委强制全村村民参加,拿资源来威胁,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通过这种方式,花龙村实现了自身的繁荣。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到如今的全国知名乡村和农业创新典范,它的核心在于全村村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

  他们不再满足于安于现状,而是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

  这种转变体现在方方面面:年轻人不再一味地往城市里跑打工,就算大学毕业后也回来创业;

  老一辈人也放下了守旧的思想,开始接受新事物;

  村里的妇女们也纷纷参与到各种经营活动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才能。

  整个村庄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花龙村的成功故事,不仅仅是郝强一个人的商业奇迹,更是全村人的奇迹。

  有些外村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繁荣,却没看到这些人已经经历了蜕变。

  郝建军有事没事,就喜欢在村里瞎逛,偶尔到陆景工业园区的公司转一转。

  他更喜欢待在村里,而不是来到鹏城跟儿子居住。

  以前的“郝吹牛”,现在的首富爸,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就算现在郝建军吹牛,村民们也捧他。

  不仅仅他是郝强的父亲,他郝建军本身作为村委,也为村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样,花龙村村民才受到外村人的羡慕和尊重。

  前几天,郝建军接受一位年轻媒体记者采访:“郝叔叔,听说郝强给你打钱,都有五亿元了,你是如何安排这笔钱的?”

  郝健瞪大眼,极力反驳:“我儿子从没一次性给过我五个亿!

  我先打破这个谣言啊!

  每次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给,最多的一次,大概是两千万元。

  你们以为钱很好赚啊,动不动就五个亿!”

  记者闻言,忍不住呛了。

  普通人真的觉得钱真难赚啊,你儿子一次给那么多钱,就是觉得钱好赚。

  《郝建军:我儿子从没一次性给过我五个亿!》

  这篇报道就小火了,逗得许多网友笑喷了。

  喜欢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

  

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 第449章 天大惊喜!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