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六十七章支前

  

  第六十七章支前

  一方面,自然是要大出血。这是要大撒钱的。

  谢枋得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但是在谢枋得看来,钱粮,虽然并列,但是粮食的重要性,远远在钱上面。

  没有钱的时候,实在不行,用刀把子抢劫,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那是真没有粮食。

  另外一方面,就是恩出于上。

  如此示恩于各方面的事情。谢枋得自然要让汉王来做好人。

  谢枋得知道自己很多行为,可以说是跋扈。在其他事情上自然要多留心,修补一下自己在虞醒心目中的印象。

  虞醒问道:“二哥,银行有多少钱?”

  “金银白铜铜币,合计百万贯。”虞汲说道。

  虞汲并没有说,这百万贯大多是有主的。也就是储户的存款。

  这百万贯中,有一部分是虞汲从张道宗麾下那些贪官污吏榨出来的。反正他们的粮食,物资征收之后。虞汲都是照价付款:不过是存单。倒是有人敢取,但是这个人很快就东窗事发了。

  还有很多一部分,土司的存款。

  前文说过,大规模废弃贝钱,使用铜钱。本身就是一场金融收割。

  很多土司参与其中,与虞汲联手收割。

  为了方便往来,一部分就存在银行。

  还有一些,就是百姓的存款,与军队将士的饷银。

  最后一部分,就是少府在拼命的铸造铜钱。

  这百万贯,虽然说也是少府铸造出来,但是其中有大量金银与白铜币,铜币是比较少。如果真正按照铜钱算,大概才铸造了二三十万贯。

  随着采矿业的蓬勃发展。

  今后每一个月铜钱产量都要比上一个月高。

  这将是云南最重要的收入。

  现在虞醒需要钱,虞汲毫不犹豫的挪用。

  这样做,自然会有很多问题。

  但是打赢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如果没有打赢,这些问题都不用解决。

  虞醒说道:“这些钱一半拨给枢密院作为前线军费,一半转给政事堂,由政事堂出面,雇佣民夫支前,按天计价。”

  “以为定制。”

  “谢相,我出钱了。你确定能找到足够的人手,将物资运输到前线吗?”

  谢枋得说道:“臣请殿下放心。”

  “臣一定将这一件事情做好。”

  虞醒这才发现李辅叔为什么在这里。

  李辅叔虽然不在虞醒麾下任职,但并不是说李辅叔就没有影响力了。

  他作为最早从龙的商人,更是为朝廷做下好几件大事。自然是有功之臣。虞醒对李辅叔多加照顾。

  李辅叔在云南安南之间做粮食贸易中间商,虽然不可能一次五十万石那么大的手笔,但是一次几千上万石粮食转运,也给他带来足够的利润,再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生意。

  李辅叔也算是云南第一大商人了。

  而且李辅叔很识趣。

  他为人生活奢侈,纸醉金迷。看似豪富,但是虞醒却知道,李辅叔手中不留钱。他所谓的奢侈生活,一年连千贯都未必能花得了。所有赚来的钱,都是补朝廷之不足。

  比如李辅叔最赚钱的安南粮食生意。

  是他自己愿意做吗?

  不是。

  李辅叔自己对赚钱这一件事情,其实没有太大的欲望。够花就行了。

  而是李辅叔多次来往安南,在陈宜中帮助之下,与陈国峻乃至安南朝廷搭上关系了。安南不好明面上与云南联系,但是陈国峻暗中支持云南,才有粮食贸易这一件事情,但也不让云南官方出面。

  于是李辅叔就是最合适的中人。

  如此一来,李辅叔在云南商人之中,也算是有一把交椅的。大大小小的商人都知道,李辅叔关系硬,靠山强。很多时候,李辅叔自己不想赚钱,很多赚钱的生意,都非要李辅叔出来站台不可。

  但是以李辅叔的身份,是不可能列席今日的会议。

  谢枋得特别邀请而来。

  虞醒之前还不知道为什么?不过李辅叔毕竟是故人,也是有功之臣。而今算是知道了。

  谢枋得在这里埋伏着。

  *******

  李佛奴的父亲此刻正在官府告示下蹲着,口中嚼着槟榔。

  看着告示的字,他不认识。

  听别人读。

  以及身边的人议论纷纷。

  “朝廷给钱,运输粮草,真的假的。这种事情,什么时候给过钱?”

  很多人都表示不相信。

  总体上,云南的民风还是偏中古的,也就是唐代。

  唐代与宋代最大的差别,就是宋代的经济活动更发达,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官府花钱雇人做事,这样的事情在宋代不能说都事,但是绝非少见。

  而在云南却带着几分破天荒的感觉。

  南诏与大理统治时期,更像是中原的魏晋南北朝。

  大族当政。各地豪强林立。

  高,段,杨,郑,吕,等大姓盘踞各地。南诏大理最强盛的时候,也没有根除。这些大姓对百姓的统治,本质上近乎奴隶主对奴隶。哪里有什么徭役可言。

  上面让你干活,你干活就行了,还谈什么期限?

  而元朝来之后,看似带来中原一些章法,但实际上,大部分都形同虚设。蒙古人制度混乱,在中原都是这样,在云南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更是如此。

  对于,给朝廷干活给钱。

  很多人都不相信。

  “上面的老爷们,真有这么好吗?”

  于是议论纷纷。

  李老爹沉思了好一阵子,将口中没有味道的槟榔,一口吐了。走上前去。说道:“我愿意给朝廷办事。”

  李老爹永远无法忘记那个晚上,他是如何无助的看着自己的女儿死在眼前,又是如何做出,他这一辈子最胆大包天的事情,与段家的人厮杀一整夜。因为熟悉地形,与邻里街坊,联手闷死好几个段家的人。

  但是他也不敢声张,甚至不敢说是自己带头杀的。都推到儿子身上了。

  很多老实本分的百姓都是这样的,怕惹事。

  只是后面的事情,却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了。

  提拔儿子当军官,又是给他们分田。

  很多不敢相信的事情就这样落在他身上了。

  别人不相信这个汉王朝廷,他倒是相信的。

  更重要的是,他怕。

  他儿子就在前线打仗,偶尔有书信传到过来,但是断断续续。毕竟,军情系统是不负责给普通将士送家书的。都是自己找人捎回来的。也不可能每一次都顺路。

  虽然,儿子在书信上说,前线一切都好。他干得事情也不直接上战场。不过是押送物资。不与鞑子交锋。

  但是他并不是完全相信。

  鞑子是何等的凶残?哪里有儿子说得那么容易?

  如果鞑子打过来了,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要不见了。

  鞑子的凶残,二十多年前,鞑子破昆明的时候,他可是见识过的。

  更何况,为朝廷办事还给钱。

  他愿意试一试。

  至于自己家的田,他家里本来就不种的,李佛奴屡次立功,他家里的田也有一两百亩了。早就租给外人种了。而且昆明到底是云南核心,百业兴旺,很多人家其实并不种地的。

  以他在昆明一辈子的人脉,拉出一支车队运输粮食送到前线,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李老爹的情况,仅仅代表一个缩影。

  虞醒出征之前,在谢枋得组织之下,昆明府以县,村为单位,派出数百支运输队,曲靖更是家家户户都出丁。毕竟虞醒大军核心,就是当年曲靖征召的四万新兵,而今已经是骨干了。

  云南汉军十四万人中,将领中以四川汉人为核心,中下层将领中曲靖人与昆明人平分秋色,然后才是其他地方的人。

  在其他地方民心如何?尚不可知,但是曲靖与昆明的确是民心在汉。

  昆明城门口,虞醒与送别人们告别。

  与李辅叔一起看着从昆明一路往东一支支马车队。无限感慨,对李辅叔说道:“此战如果不能胜,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昆明与曲靖父老了。”

  李辅叔说道:“那殿下,就好好打吧。”

  “我可不想去缅甸的。”

  “你知道,云南已经够热了,缅甸比云南还热。”

  李辅叔之所以与虞醒同行,因为他代表商户作为另外一支运输力量。他要亲自押送辎重,往前线送。

  云南本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大量商人做得就是转卖生意,不管是将中原的货物专卖到缅甸印度,还是将缅甸印度的商品专卖到中原去。

  只是从虞醒起兵以来,云南只要很少的时间太平,更是与鞑子处于对峙状态。

  云南与四川断绝,而云南与湖广的商道在短时间繁华后,也断绝。而今云南与中原的商道,只有通过安南了。

  而这一条路,真不是一般人能走的。

  大量商人其实都在破产的边缘。

  虞醒看着李辅叔哈哈大笑,说道:“好。我不会让你去缅甸的。”

  “不仅仅不会让你去缅甸,将来我们还有去北京?”

  “北京?殿下想以大都为北京吗?”

  虞醒这才想起,这个时代的大都还不叫北京。

  “这样说倒也不错。我觉得北京这个名字,更适合大都这座城市。”

第六十七章支前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